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石碣镇挂影洲小学 冯钰恒《我的“火焰手掌”》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9-24 20:02:59
周末,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鸦片战争博物馆。
一座青铜雕像像高山般矗立在眼前——林则徐爷爷的长袍被风吹出波浪纹,他的手紧紧攥着奏折,我甚至能看到他手背上那激愤的青筋。
展厅像条苦涩的时光隧道,每件文物品尝起来,像一剂剂甘甜的凉茶。那根雕花烟枪优雅地躺在丝绒垫上,像条睡着的毒蛇,老师说它曾经咬伤过千千万万个中国人。墙角的铁炮口结着积满灰尘的蜘蛛网,像在嘟囔:“我老了,但还记得当年的炮声。”当我发现炮身上生着鼓鼓的凹痕时,忍不住把食指戳进去——咦?怎么和我之前摔伤手掌的感觉一样?火辣辣的。
“销烟池”边的全息投影让我瞪圆了眼睛。蓝色火焰在虚拟水池里跳舞,鸦片箱化作彩色的光点升空。戴VR设备的小中突然喊道:“鸦片融化啦!”这让我想起科学课做的柠檬酸实验。原来早在1839年的虎门海滩上,林则徐爷爷进行的是一场伟大的“化学战争!”这时场馆传来熟悉的歌声:“我们万众一心……”我的鼻子突然酸酸的。
互动区成了我们最热闹的“战场”。当我的影子触碰到屏幕上的火把图标时,整个手掌在红外感应下发出红光!随着我不断地做出投掷动作,数字鸦片堆在屏幕上绽开朵朵绚烂的烟花。这让我想起林则徐爷爷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现在的我们,不正是用科技的光芒照亮历史,铭记历史吗?
走出博物馆,我在电子留言墙上画下了会动的漫画:“林则徐爷爷举着手机直播销烟现场,弹幕中飘着‘中国加油’。”手掌上的余温,不正像历史的照相机,记录着每一段有温度的历史吗?
作者:东莞市石碣镇挂影洲小学 四年级 2班 冯钰恒;指导老师:翟文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