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月19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发布《2025年中国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报告》,东莞入选“2025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国50强。这是继2024年,东莞第二次入选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彰显了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活力。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一级社团组织,是人力资源开发领域中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国家级社会团体。本次报告综合运用大规模数据挖掘等人工智能技术,从“人才吸引力”与“人才发展生态”两大维度出发,构建了由人才净流入、人才聚集度、公共服务友好度、科技产业创新指数等10个指标组成的人才友好型城市评价框架。
报告显示,2025年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国50强(排名不分先后)包括:合肥市、北京市、重庆市、福州市、泉州市、厦门市、兰州市、东莞市、佛山市、广州市、惠州市、深圳市、中山市、珠海市、南宁市、贵阳市、海口市、石家庄市、郑州市、哈尔滨市、武汉市、长沙市、长春市、常州市、南京市、南通市、苏州市、无锡市、徐州市、盐城市、扬州市、南昌市、大连市、沈阳市、济南市、青岛市、烟台市、太原市、西安市、上海市、成都市、天津市、昆明市、杭州市、嘉兴市、金华市、宁波市、绍兴市、台州市和温州市。
人才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底气,也是托举城市能级跃升的关键力量。城市对人才更友好,人才在城市更有为。近年来,东莞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吹响“是人才 进莞来”号角,用“真心+真金”招纳海内外人才,营造浓厚的尊才爱才惜才氛围;构建以“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为核心,“1+1+28”系列政策为支撑的人才政策体系,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技能人才之都、人才生态最优城市;东莞以“政策-产业-服务” 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将科研平台、产业链优势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构建“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的人才生态环境,使其在全国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推动制造业城市转向创新型城市,促进人才与城市实现双向奔赴、相互赋能。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主编欧晓理表示,发起中国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科学、系统、客观的评估,精准刻画我国各城市吸引、集聚、培育、留住人才方面的现状和潜力,为各级政府优化人才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也为广大求职者、投资者洞察城市发展环境提供科学指引,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尊重人才、关爱人才、成就人才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