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桦加沙”|避难所全开 + 隐患排查,守护群众平安!东莞各镇街迎战 “桦加沙”
东莞+ 2025-09-23 16:29:12

随着台风“桦加沙”逼近,东莞防汛防风工作全面进入实战状态,全市各镇街(园区)严格落实统一部署,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原则,织密全域防御安全网。目前,全市多镇已同步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规范开放各类应急避难所,确保需转移群众“应转尽转、应安尽安”;同时,各地聚焦低洼地带、老旧房屋、工地工棚等重点区域开展全面隐患排查,备足防汛抢险物资与救援力量,加强24小时值班值守,从物资保障、人员安置到风险防控,全方位筑牢台风防御屏障,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清溪:3412名在册需转移群众全部安全安置

“这里有热水、棉被,还有志愿者帮忙,住着很安心。”9月23日下午,在清溪镇长山头应急避难所内,刚转移过来的居民张阿姨正抱着崭新的被褥整理床位。随着台风“桦加沙”步步逼近,清溪镇34个应急避难所已全面启用,3412名在册需转移群众于当日中午12时前全部安全安置,清溪镇应急管理分局同步启动全方位保障机制。​

下午1时许,记者在长山头村避难所看到,活动室内黑色的折叠床依次排开,不少转移过来的市民正在聊家常。在物资储备区里,矿泉水、方便面堆叠成墙,志愿者忙着分发生活用品。​

“早上9点多,村网格员就来敲门通知转移了。”家住清溪低洼地带的李伯回忆,镇里安排了专车接送,全程有人帮扶行动不便的老人。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所有避难所均提前完成防疫消杀,除基本生活物资外,还配备了应急药品、手电筒等物品,部分场所增设临时充电区和儿童活动角。​

在铁松村避难所,来自湖南的务工人员陈先生正通过手机关注台风动态:“老板昨天就提醒我们收拾行李,今天村委会直接派车接我们到这里,连洗漱用品都准备好了。”记者走访发现,34个避难所均实行“一址一专班”管理,每个点位配备至少2名医护人员、1名志愿者和1名民警,确保24小时服务不间断。

“我们严格落实全市‘防御、储备、处置’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把风险挡在身前,把群众护在身后。”清溪镇应急管理分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启动防风Ⅱ级应急响应以来,全镇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并于23日14时30分发布防风Ⅰ级应急响应。

据介绍,镇内已储备各类应急救援物资近9万件,其中2.5万个防洪沙袋已分发至各低洼路段和地质灾害点,12艘冲锋舟、橡皮艇在河流沿岸待命。“通讯和电力保障是抢险关键,我们配备了210台对讲机和36台卫星电话,确保极端天气下指挥畅通。”该负责人指着物资清单说,40台工程机械、90辆运输车辆及19台发电机已完成检修,驾驶员全员在岗值守。​

截至发稿,清溪镇34个应急避难所运行平稳,各类应急力量全员在岗,正以万全准备应对台风“桦加沙”的考验。​

洪梅:120名工人暖心安置,物资保障“不缺位”

随着台风“桦加沙”影响逐步临近,东莞防汛防风工作进入关键阶段。为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洪梅镇迅速行动,将辖区内存在安全隐患的人员转移至避难场所,其中洪梅体育馆作为重要安置点,已妥善安置120名工地工人。

9月23日上午,记者前往洪梅体育馆走访时看到,场馆内已提前划分好安置区域,整齐摆放的被褥、饮用水和方便食品有序分发到工人手中,现场秩序井然。东莞市应急管理局洪梅应急分局办公室主任刘林志向记者介绍,此次转移的重点人群是辖区各工地的务工人员——由于工人们日常居住在集装箱宿舍,台风天气下易出现安全隐患,洪梅镇果断启动人员转移工作,将120名工人集中安置到洪梅体育馆。

“除了体育馆这个集中避难所,我们还在各村(社区)设置了分散避难点,确保所有存在安全风险的群众都能‘应转尽转、应安尽安’。”刘林志表示,针对安置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镇应急部门提前筹备了充足的被褥、食物、饮用水等物资,安排专人在避难场所值守,实时关注人员身体状况和需求,全力为大家提供安全、舒适的临时居住环境。

据了解,洪梅镇全面排查辖区内危房、临时工棚、低洼地带等重点区域,督促企业、工地暂停户外作业,同时加强对排水设施、电力线路的巡检维护,做好应急抢险队伍和物资的调配准备,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筑牢台风防御的“安全屏障”,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洪梅镇已启动10个应急避难场所全部开放。同时,全镇统筹民兵应急、消防救援等力量,全面做好抢险救灾准备,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第一时间响应处置,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黄江:严阵以待做好台风防御工作

黄江镇各社区闻“风”而动,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持续加强辖区内易积水点、低洼地带、建筑工地、老旧房屋等重点部位的巡查力度,严阵以待做好防御台风工作。

新市社区积极开展防台风宣传工作,通过音响广播、流动喇叭和上门走访等方式,向居民、商铺广泛传达“五停”措施和防范要求。针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工作人员逐一上门协助做好防风准备,并帮助流浪人员撤离危险区域。社区对房屋搭棚、广告牌、装修现场等隐患点加强巡查,及时督促整改,同时组织清理排水管道、布置防汛沙袋,严防内涝发生。目前,新市社区应急避护场所已开放,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临时住宿与基本保障,并安排专人值班提供协助。

袁屋围社区组织工作人员逐户上门走访铁皮厂房、老旧房屋等重点区域,向居住人员面对面发放并张贴防台风撤离通知,详细讲解台风危害及避险要求,引导居民主动配合撤离至社区应急避护场所。

新南社区工作人员对辖区内小区易涝点、地下车库等重点区域开展全面隐患排查,实地检查排水设施功能状况、挡水板配置及沙袋储备情况,督促物业单位及时清疏管网、加固防水措施,全力防范台风期间可能发生的积水倒灌和内涝风险。

目前,黄江镇21个应急避难场所,已全部对外开放。

大朗:29个应急避难场所已全面开放

为做好超强台风“桦加沙”的防御工作,大朗的镇村两级29个应急避难场所已全面开放,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24小时应急避护,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9月23日,记者在大朗应急避灾中心物资储备室看到,日常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有崭新的应急装备包、棉被、枕头等。安置房间内也已经收拾整齐干净,床铺和洗漱用品等已备齐,随时接纳有需要的市民入住。大朗镇应急管理分局专职安全员温朗成介绍,目前,大朗的镇级、村级29个应急避难场所全面开放,为有需要的群体和受灾转移群众提供救助和安置。

记者还走访大朗镇内各村(社区)的应急避难场所看到,生活物资和应急装备储备充足,可满足转移人员基本生活需求。场所内床铺、饮用水、食品、日常生活用品及棉被等物资均已配备到位。在松木山村,该村党委委员黄伟强说,“临时转移人员能用到的日常保障以及应急装备,已经全部到准备好。”

据了解,截至目前,大朗镇应急避灾中心和28个村(社区)应急避灾场所实行全天开放,并安排人员值班,实时关注台风动态和气象预警信息。同时提前储备了充足的应急救灾物资,视实际情况,做好街头流浪人员、困难人员等群体和临灾转移群众提供救助和安置。

文字:张喜林 刘维佳 甘劼伟 李健武 图片:镇街供图 编辑: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