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走向军营 东莞女大学生不爱红妆爱武装
东莞+ 2025-09-22 15:22:56

从莘莘学子到飒爽女兵,从青春校园到热血军营,今年下半年,在莞入伍的10名女大学生剪去长发,穿上迷彩,参军报国。她们分别是罗雨涵、林钰玲、刘若曦、古彤彤、周可欣、 孙曼、刘依雯、 程婷莉、林晓彤、梁梓慧。

巾帼不让须眉!“校园生活,很美好。但我的青春不止眼前的舒适,更应有为国家担当的热血。”来自凤岗镇的女兵程婷莉说。她说,“期待在军营不断提升身体素质和军事技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女兵。”

“在学校操场上唱国歌,在家听父母感慨和平来之不易,在电影院看爱国影片时的热泪盈眶……这些点点滴滴坚定我参军报国的信念。”来自沙田镇的女兵孙曼谈起参军的初衷时说,“在我之前,家里无人当兵。父母都为我光荣入伍骄傲,我也准备给弟弟妹妹树立一个好榜样。”

同样,来自东莞理工学院的林钰玲也十分自豪“成为家里第一个当兵的人”。她说,“谁说女子不如男,我们是军中花木兰,期待在部队里能够多多磨炼和提升能力素养,找到志同道合的战友。”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我爸爸当年差一点就去当兵,可惜未能如愿,所以这次他们特别高兴。”来自厚街镇的女兵周可欣说。她的父亲周小飞表示,“希望女儿能顺利入伍,替我圆了军营梦,在部队里磨炼意志、学会坚持、不怕困难,成为一名优秀的女兵。”

在东莞这片双拥热土上,父母送子参军的故事蔚然成风。近年来,我市全力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不断深化双拥工作,办好从军拥军暖心实事,连续10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称号。一代代莞邑热血儿女,源源不断地奔赴军营,报效祖国。来自黄江镇的女兵梁梓慧说,“爷爷和父亲都是军人,受他们影响,我一直对军旅生活充满了向往,将在火热军营中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训练。”

“我大伯有五年军旅经历,他的干练作风和优秀品质让我对部队充满向往。”来自黄江镇的女兵罗雨涵说,“期待着在军营里,收获能相伴一生的战友情。”

“舅公和大伯都是老兵。”来自南城街道的女兵刘依雯说,“家人对我报名参军很支持,激励也很多。在得知我成功入伍后,很是激动和骄傲,这让我参军报国信念更加坚定。”

为实现参军报国的梦想,刘依雯在校期间选择加入国旗护卫队,以此淬炼意志、提升身体素质,提前为军旅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

国旗护卫队犹如一个小小的杠杆,“撬动”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广东医科大学国旗护卫队是东莞首支高校国旗护卫队。林晓彤就是这支国旗护卫队的队员。她说,“初中军训磨练了我的心智和体能,也让我萌生了参军报国的念头。大学加入国旗护卫队后,这个信念变得更加坚定。”

剪去了秀发,穿上戎装,经历役前教育洗礼的东莞女大学生已初具“兵的味道,迈向军旅新征程的底气更足。“阅兵仪式上女兵队伍整齐划一、气势如虹的形象,让我自少年时期便对军营充满向往。”来自企石镇的女兵古彤彤说,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刻苦训练、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

巾帼不让须眉志,女兵撑起“半边天”。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里,她们走出校园,奔赴疆场,力争从娉婷娇女蜕变成铮骨巾帼,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强军兴军的宏伟画卷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文字:付碧强 通讯员 黄富华 王来泉 田庆 图片:受访方供图 编辑: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