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9月是首个法定全国科普月。
9月的东莞,科学之火,如火燎原,莞邑大地正在掀起一阵覆盖全城的科普热潮——9月22日,2025年全国科普月东莞主场活动暨“广东科普嘉年华”东莞分会场、2025年东莞城市科学嘉年华、2025年全国科普月东莞莞城分场活动、大湾区科创科普产业展启动仪式盛大举行,擦亮“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助力东莞打造“8+8+4”现代产业体系。
2025年东莞城市科普嘉年华以2025年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为契机,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技局等15家主办单位发挥职能优势,联动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单位、各镇街(园区)形成工作合力,构建起省、市、镇、村(社区)四级纵向贯通,科创、教育、文化等领域横向协同的科普工作体系。
本次活动主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通过百场特色专场活动,推动科普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科普与科技、文化、旅游、体育等多方面多领域融合发展,构建“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社会参与、多元互动、协调共赢”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
9月,首个法定全国科普月,东莞,与您共赴一场科学盛宴!
纵横联动
“1+15+N”系列活动,打造科普“东莞样板”
本次科学嘉年华坚持“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组织架构,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技局等15家主办单位发挥职能优势,联动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单位、各镇街(园区)管委会形成工作合力,构建起省、市、镇、村(社区)四级纵向贯通,科创、教育、文化等领域横向协同的科普工作体系,开展“1+15+N”的系列科普活动,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多元互动”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
其中,“1”是1个启动仪式主会场,“15”是15个职能单位特色活动,“N”是N个区域和N领域,并通过主会场核心引领,联动全市33个镇街(园区)与多个领域资源。
纵向对比来看,相对于2024年科学嘉年华活动,东莞城市科学嘉年华主办单位从10家增加至15家,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参与主体更为多元,前沿性科普和普惠性科普资源供给更为丰富,覆盖人群更为多元。
其中,15家职能单位紧扣群众需求与城市发展重点,分类推出特色科普活动:在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方面,以“AI科学,AI未来”为主题举办中小学生科技节,开展“好问题”大赛、科创思政课等16项活动,启动第九届中小学生观鸟比赛;在民生服务领域,开展卫生健康主题宣传月,推进“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组织消防安全、气象灾害应对、地震避险等科普活动;在文化与生态科普方面,举办“本草匠心——传统制剂方法和中药炮制技术展”,开展珍稀濒危植物科普展与“我是小小森林防火员”等自然教育活动,实现科普服务精准化、多元化。
“N区N域”联动,激活全域科普资源。2025年东莞城市科学嘉年华深化“N个区域+N个领域”联动模式,纵向覆盖33个镇街(园区)及村(社区),横向联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之重器、高校、科普教育基地等主体。各镇街(园区)科协联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民生科普服务,莞城街道打造“智汇东莞,创享未来”特色分会场,松山湖科学城发起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联合行动,组织材料实验室校园巡展、人工智能创新论坛。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制作科普视频集、开展院士讲座。东莞科学馆推出“燃烧吧!卡路里”运动科普展并持续至11月。同时,全市科普教育基地对青少年开放,科技工作者深入学校、企业、社区开展服务,实现“全域有活动、全民可参与”。
■2024年科普展现场 资料图
科普工作,何以如此受到国家重视?
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成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科普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公民科学素质成为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变量,是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软实力”。
之于东莞,这座迈向科创制造强市的城市,科普如水,“润物细无声”,氤氲整个城市的科创底蕴——它浸润着松山湖的实验室与车间,流动在“科普430”课堂与社区科普馆,最终汇入千万东莞人的科学素养之海,成为城市转型的“软性基建”。
■9月12日晚,东莞科学馆成功举办“科学之夜·科学馆奇妙夜”活动 记者 陈栋 摄
两个“科普+”
探索“科普+科创”“科普+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本次科普月活动上,最大亮点之一,是“大湾区科创科普产业展”的举办——集聚东莞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先企业,把实验室“搬到”嘉年华现场,把车间“搬到”嘉年华现场,探索实践实现“科普+科创”“科普+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助力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助力东莞打造“8+8+4”现代产业体系。
机器人是如何跳舞的?机器人又是如何“进厂打工”的?机器人的“眼睛”是如何获取外界信息的?……围绕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定位,嘉年华特设科创科普路演环节,从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中精选本土代表性企业,直观呈现东莞在先进制造、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成果与创新实力,帮助公众准确理解科技成果应用价值、掌握科学使用方法,激发市民创新自信,凝聚全社会支持科技创新、参与科学普及的强大合力。
当天,还将举行科普圆桌分享会,围绕智启未来·基石篇、协同创新·生态篇、标杆领航·实践篇三大领域,邀请相关主办部门、协会、科普基地代表同台,碰撞思想火花,共同探讨科技赋能未来的创新路径与发展机遇。
在人工智能展区,家务劳动的家用机器人和高精度的工业焊接机器人将同台较技,看看谁更“聪明”更“能干”?——这背后是东莞市政府以“一号文”的形式,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的政策落地,更是东莞企业创新前行的生动体现。
智能机器人展区则联动本土企业,让市民与机器狗、下棋机器人互动——这折射出东莞作为“机器人应用试验场”的产业野心。
在精密制造展区,高端数控机床与3D打印机,呼应东莞“工业边端智算网络”计划——2027年前建成6000个智算节点,推动AI与制造的深度融合。
低空经济展区的无人机集群表演,背后则是东莞布局低空经济的城市发展战略,航天航空展区的VR太空舱体验,则让观众感受太空探索与飞行的奇妙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大湾区科创科普产业展”还特设潮玩动漫展区,将东莞“中国潮玩之都”的产业优势与科普结合,通过原创潮玩设计传递制造美学,展现“有一种制造美学,叫东莞”的城市IP。
从人工智能的前沿探索,到机器人的“无所不能”,再到精密制造、航天航空、低空经济等诸多领域,每一家科技企业的崛起,背后都是科技创新的深厚积累,每一家科技企业的崛起,更折射出东莞这座城市产业进阶的生动实践……当前,东莞正全力推进建设“8+8+4”现代化产业体系(8大传统产业、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4大未来产业),而2025年东莞城市科学嘉年华恰是这一蓝图的“科普版”映射。
一套科普丛书发布
“东莞方案”,为新时代科普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东莞有多少科普资源?涵盖哪些领域?拥有哪些科普大咖?
2025年东莞城市科学嘉年华启动仪式上,东莞将重磅发布“新时代科普系列丛书”,包括《新时代东莞科普讲师团》《新时代东莞中小学科学教育成果荟萃》《新时代东莞科普驿站实践探索》——这是东莞多年来科普工作的结晶,更是面向未来的一次总结与创新宣言。
丛书系统梳理东莞近年来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中小学科学教育、科普阵地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和实践经验,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事业,推动科普与文化、旅游、教育深度融合,提炼本土特色模式,为全国科普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东莞方案”,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和科技创新生态建设。
《新时代东莞科普讲师团》生动展现了东莞千余名科普讲师团成员的风采与贡献。这支高素质团队涵盖11名院士、549名高级职称专家,领域横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生态环保等前沿科技与民生热点。
他们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年均开展数百场活动——从半导体材料科普讲座到非遗技艺传承,从干细胞科学揭秘到乡土植物探索,以互动体验、定制化服务等形式激发公众科学兴趣。尤其注重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如中国散裂中子源科学家童欣的跨省联动课堂、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前沿科技宣讲,以及高校与中小学共建的“馆校合作”模式,将硬核知识转化为生动实践。
9月开学季,科普正当时。服务青少年科学教育是东莞科普工作的亮点之一。《新时代东莞中小学科学教育成果荟萃》则系统呈现东莞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围绕《东莞市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方案》的20条举措,东莞以“点亮”行动为核心,实现科普副校长、科学实验课、“科普430”课后服务“三个全覆盖”,并建成365间科学实验室,打造工业研学、生态研学等特色课程,把科技创新的种子种到中小学生心中!
探索前行
推动东莞科普事业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去年12月25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把“科普日”提升为“科普月”,明确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从“科普日”到“科普月”,不仅是时间的延长,更可见国家对于科普工作的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东莞,东莞市科协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科普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市领导批示精神,通过联席会议这一重要抓手,深化科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调集聚多方资源,通过组建队伍、建设阵地、开展科普创作、组织科普活动和建设传播平台,大力推进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形成崇尚创新的浓厚社会氛围,构建起独具东莞特色的社会化大科普工作新格局。
其中,在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方面,东莞依托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推动科技资源向科普资源转化。通过设立专项科普资金,支持创新平台开放科普项目,鼓励企事业单位以通俗方式传播国家级、省级科技奖成果。目前,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等已发展为省级、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并参与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在院士专家助力产业融合方面,东莞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现代产业体系,组织院士专家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指导,为东莞企业提供战略咨询与研发支持。通过搭建产学研平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在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面,《东莞市推进科普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方案》出炉,整合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资源,开发科普电子地图,优化“科普东莞”新媒体平台。鼓励创作科普短视频、小程序等,联合媒体拓宽传播渠道,降低公众获取成本。
在科普市场化探索方面,东莞推动成立市级科普公司,开发研学旅游、展教品等市场化服务。策划组建科普联盟,设立产业园奖励,促进“科普+文旅”融合,发布科普基地地图。
截至目前,东莞已建成195个科普教育基地,含6个国家级、85个省级基地,社会化科普大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以2025年东莞城市科学嘉年华为契机,东莞将持续强劲“科普之翼”,厚植“创新沃土”,不断探索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探索“科普+科创”“科普+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打造独具东莞特色的科普产业,赋能东莞高质量发展。
9月,首个法定全国科普月——东莞,与您共赴一场科学之约,共享一场科学盛宴!这场科学盛宴,既是城市科创底色的集中展现,更是迈向“科技强国”的东莞实践。
延伸阅读
东莞科创科普“新势力”集中亮相
广东东莞供电局
机器狗“吠云”亮相
广东东莞供电局是中国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下属的特大型供电企业,负责在东莞区域内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电网,做好东莞电力供应保障。参与本次嘉年华的机器狗“吠云”由东莞供电局自主研发,是全国首次单台智能设备全地形覆盖、全国首台电力重载机器狗,目前已开发出“吠云-原力、吠云-灵动、吠云-泰坦”并投入使用,先后受邀参加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第二十一届东盟博览会、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等10余项国际、国家级展览。
凯航科技
支撑全球35%高端光纤连接需求
凯航科技突破国外长达20年技术垄断,是国内率先实现高精密MPO连接器核心组件——MT插芯、散件及导针100%自主研发和生产企业,保障我国算力基础连接领域安全。凯航核心产品广泛应用于AI算力中心、超算数据中心及5G通信网络,支撑全球35%高端光纤连接需求,综合实力在行业内排全球前列,产品出货量全球领先,客户涵盖全球科技巨头。
宇瞳光学
视频监控镜头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光学镜头研发制造,产品覆盖安防监控、智能家居、车载视觉等领域,为华为、海康威视等提供核心镜头解决方案。安防镜头年销量连续九年位居视频监控镜头市场份额第一位,2023年占全球出货量的43.25%,全球每10台监控设备中,就有超过4台使用宇瞳光学的镜头。
拓斯达
打造以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硬件平台
拓斯达坚持“让工业制造更美好”的企业使命,秉承“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装备服务商”的企业愿景,通过以工业机器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注塑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以及控制、伺服、视觉三大核心技术,打造以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硬件平台,为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广东思谷智能
为机器装上“感知神经”
广东思谷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是为电子、通讯、电器、机械、汽车、电力、新能源等各行业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感知产品、装备和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可提供基于光、电、磁信号的工业级高速机器视觉传感、无线射频传感和力位磁传感等感知器件,基于机器人和智能传感的加工、检测、储运自动化专用装备,以及覆盖企业装备智能化、产线智能化和生产物流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服务。
深蓝水下特种设备
切入水下机器人的蓝海市场
广东深蓝水下特种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水下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创新的水下装备解决方案,业务主要围绕“标准化水下机器人销售”“非标水下机器人定制”“水下工程服务”开展,产品涵盖了水下船舶清洗机器人、水下巡检机器人、海洋牧场网箱清洁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凭借创新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已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熵基科技
推动空间从静态管理迈向自主决策
熵基科技是一家以AI认知为核心驱动的全球领先的智能空间进化服务商。公司运用多模态BioCV(计算机视觉与生物识别)与AI认知空间计算技术,构建全要素感知体系,推动空间从静态管理迈向自主决策及进化,在智慧空间、智慧办公、数字身份认证及智慧商业四大战略领域深度布局,提供AI赋能的端云一体化解决方案。
元生智能
领跑居家养老消费电子市场
东莞市元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居家养老的科技公司,主要向65岁以上的空巢、独居老人提供居家看护产品,领跑居家养老消费电子市场。公司旗下品牌“亲鹿”看护机融合60g的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及云端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实现检测跌倒后自动电话报警、非接触无感监测心率和呼吸与远程音视频交流等功能,旨在通过技术手段解决老年人独自生活时的安全风险。
云百智航
打造空中新质生产力
广东云百智航科技有限公司是广东云百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专注于低空经济领域的全资子公司,以“低空AI+”为核心技术,致力于打造空中新质生产力。公司全自主、全链条研发低空经济中无人机范畴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自研低空通导监气感反一体化交通管理平台为数字底座,构建低空AI+创新解决方案、无人机研发与制造、行业应用运营服务、飞手考证竞赛培训四大业务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