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了不“7”的光明
深圳特区报 2025-09-19 16:25:50
7年前
深圳在光明埋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要在这里布局重大科技创新载体
建设光明科学城

 

同年9月19日

光明行政区揭牌成立

由此

这片朝气蓬勃的创新热土

铺陈开一幅科学与城区共生的精彩画卷

 

图片

 

 

 

 

 

 

 

 

 

 

 

 

 

➤ 从过去的农场时代到工业化时代,再到如今的科学城时代。光明这座年轻城区的战略定位,不断进位跃升。

 

 光明区全方位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承接“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核心承载区”的历史使命。

 

 7年来,我们在这里不断探索创新基因,见证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也真切感受到“这里人气越来越旺!

 

图片

 

对于光明这片土地

我们爱得深沉

今天让我们一起对它说一声:

生日快乐!

 

图片

 

“科学”的这颗种子 

在光明迅速破土萌芽 

一路生花 

 

7年快马加鞭建设,光明科学城已集中布局包括鹏城云脑Ⅲ、超算二期在内的23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落地19个大院大所。

 

光明生命科学内,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集成40个自动化功能岛,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通量、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合成生物设施,可提升10倍科研效率,已累计服务超过50家用户单位。

 

图片

 

与合成生物大设施一连廊相隔,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全球首个综合性脑科学创新科研平台,已累计为50家单位和200余个研究组提供技术服务。

 

大科学装置集聚区,鹏城云脑III与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隔空矗立,将构建一个世界领先的“超智融合体”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设立17个整建制学院、布局23个一级学科,在校师生约1.5万名。深圳理工大学以新型研究型大学“出圈”,连续两届本科招生分数线位居全省前列

 

图片

图片

 

深圳湾实验室人员规模逾千人,在神经疾病、肿瘤、传染性疾病、软件设备开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已形成以中外院士为核心的19个科研团队,与龙头企业联合建设的大湾区昇腾算力应用创新研究院已挂牌。深圳医学科学院已引进19名科学家全职加盟,其中中外院士3人。

 

图片

深圳医学科学院及深圳湾实验室院区永久场地

一体化建设(一期)项目地块二鸟瞰图

 

光明科学城创新“朋友圈”不断扩大,联合松山湖科学城成立科学联盟。光明科学城河套创新中心落地,光明科学城香港运营中心揭牌运营。

 

99平方公里,超高的科研密度,催生极高的创新浓度。

 

在这里,创新是具象的。它可以是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带来曙光的国产创新药、是进入全球头部奢侈品集团供应链的生物科技皮革、也可以是对标全球最好产品的仿生灵巧手……

 

图片

 

从柏林回到光明的朴飞生物创始人宋悠洋说,“这里是一座年轻人的造梦之城。”从波士顿来到光明的倍捷锐CEO&联合创始人孙锐说,“这里和波士顿很像,在这里创新创业很丝滑。” 

 

中国科学院院士颜宁更是在多个场合安利光明科学城,要在这里打造生物医药的“东方大湾区。”

 

图片

 

科学城时代

科学与产业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我们密集走访了多个实验室、创新中心、科创企业,对话一线创新创业人才、企业家,试图寻找出背后的创新路径:产、学、研如何在一个场域融洽共生?

 

图片

 

走进联想集团南方智能制造基地,超百米长的高自动化率标杆产线上,机械臂完美协作、不同机型零秒切换,人、机、料、法、环等多个场景全面数字化,极具视觉震撼力。

 

这是联想集团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智造工厂,也是其全球 “母本工厂”。每年有逾千万台智能产品,从这里走向全球。

 

图片

 

联想集团南方智能制造基地负责人刘初春说,“母本工厂”就是这里会诞生最新的设计和技术,而后赋能全球其他区域。联想集团2024年首批AI台式PC产品就在这里诞生。

 

2025年2月,联想集团和光明区政府又在这里揭牌了一个智能制造中小试基地,助力科创企业高效打通技术成果向实体产品转化的关键链路。

 

戴盟(深圳)机器人就是联想中小试基地的核心赋能企业,借助基地内柔性制造产线,戴盟打造出灵巧手、穿戴式外骨骼及视触觉传感器等产品,并逐步实现量产转化。

 

联想中小试基地负责人吴圣明说,“我们依托联想的智能制造体系、创投基金、全球物流和采购等优势资源,赋能初创期的科创企业,从一颗‘闪光火种’走向‘光明大道’。”

 

图片

 

人工智能与数字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我们看到了最前沿的膝关节外骨骼机器人与仿生灵巧手正带领团队进行产品调试。光明实验室天才新星宋纪元博士正带领团队进行产品调试。

 

“我不仅是科研人员,还是科技创客,实验室给了我们充分的资源保障、自由探索空间和创新创业环境。”宋纪元信心满满,“今年,我们已获得千万级投资意向,还和上市企业麦捷科技共建了联合实验室,年底前就能实现产品定型和创业孵化。”

 

图片

 

卫光生命科学园“湾有引力”,高智致远创始人/CEO姜和明去年刚从深圳湾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转变为创业者,“去年年底,我们获得首笔融资,目前首款高通量智能多肽合成仪已上市,到年底,我们还有两款在研设备将推上市场。”

 

图片

 

在这里,科学家创业变得更容易:实验室可拎包入驻,三年免租;楼下就是深圳湾实验室和深圳医学科学院,国际一流设备与技术平台共享,“有想法”下楼就能跟其他科学家交流;定期还有企业交流会、政策宣讲会、投融资对接会,让科技创业者的创新成果快速从实验端走向市场端。

 

三个创新案例,正是光明区“3+3+1”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短短7年,光明区多个产业集群从“一张白纸”到成型成势。

 

合成生物产业聚力成势集聚超130家合成生物企业,总估值超400亿元,估值10亿元(含)以上企业达16家。

 

 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优势初显企业数量从2021年底15家增长到超160家,2024年集群规模突破160亿元。

 

➤ 人工智能先锋城区崛起集聚联想、杉川等99家优质企业,2024年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七年纵览,光明经济增长轨迹清晰有力:2018年-2024年,光明区GDP由920.59亿元增至1721.30亿元,七年接近翻倍。

 

光明区目前已形成超高清视频显示、高性能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高端医疗器械等500亿级产业集群,集聚35家上市公司、超1900家规上工业企业、2275家国高企业、1063家专精特新企业,连续四年入选“全国工业百强区”。

 

图片

 

我们常想

从哪一刻开始,爱上了光明?

 

图片
图片

《我在光明找到了理想生活》短视频截图

 

摄影师李帅用一条短视频《我在光明找到了理想生活》作答,分享自己从2024年搬家光明后的幸福日常。

 

开阔感、很便捷、松弛感、慢生活……视频一经发布,引发众多网友共鸣,“住在光明可太舒适了”“后悔没有早点来”。

 

市民网友共同心声的背后,是光明这座年轻城区用7年时间,精心打造出的理想生活目的地。

 

图片

 

光明的“开阔感”,在山水连城 烟火漫城 科学趣城的城市形象里。光明山水田林湖景观壮丽,森林覆盖率达25.73%,基本生态控制线内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53.84%。

 

虹桥公园等279个公园星罗棋布,超380公里的绿道、碧道、郊野径、远足径贯通全城,大自然触手可及。

 

图片

 

光明“很便捷”体现在交通能级的跃升上,地铁6号线支线二期开通在即、13号线二期北延段进度不断刷新,光明区“三地铁时代”即将到来。

 

高铁、地铁、高速构建的对外交通网络,让光明形成5个“半小时交通圈”,即30分钟可跨市抵达广州、香港,市内可到福田、南山及宝安机场。通达四方,给光明未来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松弛感”的光明,藏在文商旅科融合IP的超高人气里今年暑期,光明区共接待游客175.32万人,同比增长35.83%,旅游收入达13.6亿元,同比增长18.5%。这里正逐步成为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

 

图片

 

五一“上新”的深圳科学技术馆,是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全球首家数字文明科技馆及深圳市“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之一,深圳科技馆24个主题展区多达950个创新展项,给光明带来超高人气。

 

开馆百日,深圳科技馆接待游客超160万人次,成为大湾区顶流打卡目的地。

 

光明的“慢生活”在田园诗意里,也在漫城烟火中。这里,有让人流连忘返的光明“老三宝”——乳鸽、甜玉米、牛初乳,还涌现出了光明“新三宝”——科技、生态、人文。

 

创新人才向这里奔涌而来:光明科学城已汇聚国内外院士近60名,高层次人才超3000人、科研院所人才近8000人、博士人才超5600人。

 

图片

 

光明,正努力成为最具吸引力的人才向往之地、最具创造力的人才用武之地、最具想象力的人才圆梦之地

 

当然,这里是每一个向往光明之人的诗意栖居之所、理想家园。我们期待在这里听见更多精彩的光明故事。

 

图片

 

让我们再一次

怀着期许和热爱

对光明说一声,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