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沙生态公园映翠湖碧道
■东莞市黄旗南香遇走廊服务中心项目
■光明新村一路提升后
■光明新村一路提升后
■东城第三小学分校周边的圃园东路、金龙路、规划一路、金中路4条道路已全部升级为城市支路级道路,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得到显著改善
道路是城市的“血脉”,更是连接民生的“纽带”。近年来,东城持续开展道路升级治理行动,通过优化路网布局、提升沿线景观、改善出行体验,2024年,完成7条道路整治共13.7公里、非机动车道建设34.08公里、新增停车泊位4893个;完成儿童友好街区示范项目2个;完成3条长度约1.4公里、固投为1556.63万元道路的升级改造;启动人行天桥建设4座,全力重塑安全、畅通、舒适、高效的现代化路网体系。
破堵点、连断点,织密出行“便捷网”
“感谢党、感谢政府,真是为老百姓办了件大实事!”在新华街附近工作的市民翁先生,提起路段变化满是感慨。此前,新华街因周边聚集多所学校与医院,早晚高峰交通拥堵问题突出;如今,仅用一个月时间,这里的“断头路”就被顺利打通,平整敞亮的水泥路面、清晰醒目的交通标识,让过往车辆通行顺畅,“出门再也不用绕远路,太方便了!”
翁先生的切身感受,正是东城破解交通痛点的生动缩影。为缓解光明新村片区交通压力,东城以“百千万工程”为指引,聚焦重点区域交通秩序微整治,通过实施光明新村一路提升工程,投资约400万元,打通新华街断头路等举措,有效串联起光明大道、环城路、八一路等主干道,周边东华高级中学、光明中学、光明小学、东华小学等学校的师生及居民出行效率大幅提升,交通安全运行水平迈上新台阶。
随着群众出行需求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东城加快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为区域交通提速按下“快进键”。2024年10月,东莞市东西向快速路——桑茶快速路主道正式贯通,12月辅道同步投用。这条全长6.5公里的快速路,西起东城环城东路银贵路口,东至茶山镇安泰桥,主路双向6车道、辅路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不仅让东城到茶山的通勤时间缩短至最快6分钟,更成为连接市区与东莞火车站的重要通道。其投用后,有效分流东部快速、莞龙路的车流压力,而辅道的开通,使得市民可从桑园、温塘出口驶出快速路,避开拥堵路段。
莞深高速改扩建工程东城段征拆工作,则是东城啃下的又一块“硬骨头”。作为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关键项目之一,莞深高速改扩建工程主线全长46.6公里,将由双向6车道拓宽至双向10车道(部分路段12车道),对提升区域交通效率、促进经济一体化意义重大。工程于2023年11月启动后,东城段需征地253.66亩,涉及6.4万平方米建筑拆迁,拆迁量在沿线8个镇街中居首。面对工业与居民区密集的复杂情况,东城攻坚克难完成征拆,为大湾区综合交通网建设筑牢基础。
轨道交通的“无缝衔接”,同样是东城完善立体交通网的重要一环。东莞轨道1号线同沙公园站作为重要交通枢纽,不仅兼顾出租车、公交车、自驾与地铁的便捷换乘功能,更以“现代、简约、自然”为特色,打造成为同沙生态公园的景观节点。项目涵盖公园西门门楼、架空观景台、亲水平台、75个车位的停车场等设施,目前已完成扶梯基础施工,正推进连廊钢结构、人行道铺装及绿化工程,已于9月基本完工。此外,东城还实施轨道1号线东城段4个站点(立新站、东城南站、同沙公园站、牛山站)的交通接驳及周边设施完善工程,通过新建非机动车道、增设临时停靠车位与公交站台、升级风雨连廊及园林景观,全力保障1号线高质量开通,计划10月完成改造。
融生态、优环境,打造出行“景观线”
如今行走在东城的道路上,不仅能看到纵横交错的路网中,崭新平整的骑行道与舒适惬意的步行空间相得益彰;漫步亲水碧道,更能在欣赏河道两岸秀丽风光的同时,享受“丝滑”的奔跑体验。东城以“硬环境”改善与“软服务”优化双轮驱动,推动道路网络服务品质升级,让公众出行的幸福感持续攀升。
在生态与交通的融合发展中,东城同沙水库绿美碧带的建设堪称典范。该碧带入选2025年广东省第一批省级绿美碧带建设项目名单,全长21.3公里,以水为脉统筹山水林田湖草,融合生态、安全、文化、景观与经济功能,呈现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画卷。东城将其划分为六大主题功能区,种植岭南特色植物实现“四季有景”,同时贯通15公里环湖公路,配套驿站、亲水平台等10余处休闲设施,开发骑行驿站、休闲垂钓平台等业态,并引入法国红土网球国际文化公园,构建“水生态+体育经济”产业链,让滨水经济带焕发新活力。
作为中心城区高品质生活空间的核心片区,黄旗南片区建设正全面推进。东城举全街道之力,推动黄旗南慢行系统提升工程、鸿福路轴线综合整治首期工程(东城段)、黄旗南香遇走廊服务中心等项目落地。其中,黄旗南慢行系统通过3座人行天桥加强各板块联系,进一步提升居民出行便利性;鸿福路轴线综合整治则针对地面停车乱、慢行不畅、环境品质不佳等问题,打造慢行通畅的交通环境与多个主题花园,为市民提供高品质公共空间;已完成竣工验收的黄旗南香遇走廊服务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16424平方米,新建地上五层自走式立体停车楼,首层与二层为商业楼层,三至五层为停车楼层,既缓解停车压力,又为片区商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随着一个个项目完工,东城不少社区也由此焕发新光彩,扮靓了家园。周屋社区投入50万元,对门前路临街外墙残旧建筑进行外立面翻新,让旧村临街建筑重焕生机,推动“美丽庭院”建设。余屋社区投资约7万元,对河堤健身器材处至莞龙路大桥底2.5公里路段升级改造,打造健康步道并融入健康宣传元素,成为居民运动休闲的好去处。黄婆园街曾是居民区内唯一未硬底化的道路,70米长、6米宽的路面坑洼不平,杂草丛生且蚊虫滋生,东城对其全面硬底化,铺设地砖路面,并完善路灯、石凳、石护栏等设施,增设行道树,让昔日“问题路”变身居民茶余饭后的“观景休闲路”。
解民忧、暖民心,增强出行“幸福感”
从城市主干道到社区微循环,从重大交通项目到“最后一公里”改造,东城始终以构建多层次、高品质出行服务网络为目标,让城市交通既承载发展速度,更彰显民生温度,以实打实的成效赋能“百千万工程”。
柏洲边社区聚焦人居环境与出行安全,实施多项改造工程。对警务区石堤旁人行道进行升级,拆除原有人行道铺装、花池砌体及挡墙,重新铺设人行道与立缘石,修建景观台阶并改造树池,解决路面高低不平、积水生苔的问题;对沙岭公园旁狭窄破损、无下水道的道路进行整治,通过加宽路面、铺设混凝土路基、安装路缘石与下水道,消除雨天路滑的安全隐患,项目投资约8.5万元,社区环境与出行条件显著改善。
在下桥社区,道路改造精准回应居民需求。下桥新苑村道水泥路面因使用多年出现坑洼,社区投入450万元实施“白改黑”改造,铺设柏油路面并重新规划停车位,目前项目有序推进;路口交叉口改造项目则通过新建莞龙路往下桥路6米宽右转专用道、增设地下车库入口专用通道、安装联动道闸及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分离车流并简化停车收费流程,大幅提升通行与管理效率。
火炼树社区投资1000余万元推进“金树路道路提升项目”,总建设面积约1.4万平方米,结合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商住类更新单元规划,实施局部道路拓宽、人行道新建与拆除、非机动车道新建、机动车道翻新,以及绿化种植、路灯与交通标识升级、公交车站改造等工程。如今,社区内高标准的人行步道与非机动车道逐步成形,“公园式”城市道路成为东城一道亮丽风景线,彰显城市更新的民生温度。
针对学校周边交通问题,东城全力打造顺畅舒心的“上学路”。东城第三小学分校周边的圃园东路、金龙路、规划一路、金中路4条道路,已全部升级为城市支路级道路,总长约1194.94米。如今,家长接送、教职工与周边居民出行将更便捷,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得到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