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五邑,不屈脊梁!从历史遗迹追寻江门抗战记忆
江门发布 2025-09-19 11:02:00

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39年江门、会城沦陷后,中共江门地方组织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带领侨乡儿女共御外侮、血战到底,把抗日烽火燃遍五邑大地,用热血与生命筑起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

 

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之基。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联合中共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选取一段段鲜活的抗战记忆,带领广大读者走进波澜壮阔的江门抗战历史,感悟伟大抗战精神,汲取奋进向上力量。

图片

 

图片

 

 

莱山梁公祠——新鹤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第三中队成立旧址

莱山梁公祠——新鹤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第三中队成立旧址位于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三堡村井溪村。1944年七八月间,新鹤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在井溪村扩建第三中队,由中共党员李兆培负责,整个中队组建和成立的各项工作均在莱山梁公祠进行。

 

图片

莱山梁公祠——新鹤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第三中队成立旧址。

 

 

荷塘篁湾炮楼

1940年1月19日,日军兵分两路进攻荷塘。面对来犯日军,在中共荷塘支部的发动下,以“抗先”队员为骨干的新会县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第二中队与荷塘群众一起英勇抗击日军的入侵。

 

图片

荷塘人民凭据篁湾村北炮楼英勇抗击日军。

 

 

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江门独立中队队部旧址

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江门独立中队队部旧址位于江门市蓬江区白沙街道常安路138号。经中共西南特委和地方党组织的筹划,1938年12月,成立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江门独立中队,其成员有学生、教师、工人和店员。

 

图片

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江门独立中队队部旧址。

 

 

林锵云故居

林锵云故居位于江门市新会区罗坑镇下沙村大来里七家村。林锵云(1894-1970),新会罗坑下沙大来里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爆发后,受党组织委派,在南海、顺德等地筹建抗日武装,先后任中区纵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员,带领部队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

 

图片

林锵云故居。

 

 

松山炮楼——松山战斗旧址

1944年5月,新(会)鹤(山)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简称“新鹤大队”)在新会大泽田金乡宣布内部成立。10月,在新会司前白庙松山村对外宣布成立,改称为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二大队。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粤中、五邑地区正式建立的第一支抗日人民武装。

 

图片

松山炮楼——松山战斗旧址。

 

 

永茂陈公祠——中共旺冲支部革命根据地旧址

永茂陈公祠——中共旺冲支部革命根据地旧址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龙旺村旺冲自然村。1939年5月,旺冲的党组织由党小组转为党支部,并以图强小学(校址设在永茂陈公祠内)作为党支部革命根据地,向农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抗日主张。

 

图片

永茂陈公祠——中共旺冲党支部革命根据地旧址。

 

 

潮北碉楼——旺冲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部旧址

潮北碉楼——旺冲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部旧址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龙旺村旺冲自然村。1938年7月,中共党员陈华钜、李鸣夫妇受中共新会区工委派遣到旺冲建立抗日据点,在潮北碉楼向青年宣传全国抗战形势和党的抗日主张。后成立旺冲青年抗日先锋队,先锋队队部设此碉楼。

 

图片

潮北碉楼——旺冲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部旧址。

 

 

中共新会县委旧址、中共新鹤县工委旧址

中共新会县委旧址、中共新鹤县工委旧址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田金村小组。1939年4月,江会沦陷后,中共新会县委机关从江门迁到田金。5月,中共新鹤县工委在新会县大泽田金乡成立。

 

图片

中共新会县委旧址、中共新鹤县工委旧址。

 

 

湧翠、懋所梁公祠——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二大队队部旧址

湧翠、懋所梁公祠——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二大队队部旧址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白庙村松山自然村。1944年10月上旬,新鹤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在新会白庙乡松山村公开宣布成立,正式编入中区纵队的建制序列,改称为“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二大队”。队部设于湧翠梁公祠和懋所梁公祠。

 

图片

湧翠、懋所梁公祠——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二大队队部旧址。

 

 

“耕乐祖”祠堂——棠坑抗日民主乡政府旧址

“耕乐祖”祠堂——棠坑抗日民主乡政府旧址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司前村棠坑自然村。1944年11月下旬,在此成立新会县第一个抗日民主乡政权,成立棠坑抗日民主乡政府。

 

图片

“耕乐祖”祠堂——棠坑抗日民主乡政府旧址。

 

 

新会天禄乡抗战纪念塔

抗战纪念塔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天禄乡。1939年9月17日,在乡主任叶渠均和自卫队的率领下,天禄乡人民奋力抗击进犯的日伪军,一举毙敌百余人,俘敌20多人。1946年,兴建抗战纪念塔,以表彰壮烈牺牲的义士。

 

图片

新会天禄乡抗战纪念塔。

 

 

新会基背抗日纪念公园

新会基背抗日纪念公园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基背村基背小学旁。1945年7月8日,日军百余人袭击双水基背村。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凭据村内的高楼和碉楼奋起抗击日军。2004年建成基背抗日纪念公园。

 

图片

新会基背抗日纪念公园。

 

 

台山一中第一宿舍楼——中区游击干部训练班旧址

台山一中第一宿舍楼——中区游击干部训练班旧址位于江门台山市台城街道台山一中校内。1939年7月,中共中区特委委托中共台山县委在台城的台山一中举办一期为时50多天的“中区游击干部训练班”,为粤中区的抗战培养骨干。

 

图片

台山一中第一宿舍楼——中区游击干部训练班旧址。

 

 

向贤楼

向贤楼位于江门台山市四九镇。1944年7月10日,日军入侵上南村。上南村自卫队50多人分守7座碉楼抗击,后除向贤楼外,其余碉楼被炮轰受损,队员撤退。自卫队8名队员死守向贤楼,经昼夜激战,弹尽粮绝后撤退,遭地雷炸死1人、2人被捕后遭杀害。

 

图片

向贤楼

 

 

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台山县队队部旧址

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台山县队队部旧址位于江门台山市台城街道环城西路。1939年2月5日,以青抗会会员、原抗战知识研究班学员,以及台山各中小学青年教师和学生为基础,正式成立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台山县队队部,作为党的外围组织和后备力量。

 

图片

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台山县队队部旧址。

 

 

关族图书馆——开平抗先大队队部旧址

关族图书馆——开平抗先大队队部旧址位于江门开平市赤坎镇堤西路50号。1938年11月,中共开平县工委组建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开平大队,组织和培训青年,推动、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2月26日,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开平大队在赤坎关族图书馆成立。

 

图片

关族图书馆——开平抗先大队队部旧址。

 

 

谢创故居——中共开平县特别支部成立旧址、中共中区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

谢创故居——中共开平县特别支部成立旧址、中共中区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位于江门开平市塘口镇以敬村庆民村。1937年8月18日,谢创与关山等人,在中山楼(谢创家)秘密召开会议,成立中共开平县特别支部。自此,开平恢复了党组织的领导。1939年5月,中共中区特委在此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部署粤中区的抗战工作。

 

图片

谢创故居——中共开平县特别支部成立旧址、中共中区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

 

 

万隆客栈——中共中区特委交通联络站旧址

万隆客栈——中共中区特委交通联络站旧址位于江门开平市月山镇水井墟。1941年春,中共中区特委委员李国霖与妻黄素心,隐蔽于开平水井狮山村中共党员张丁家,以贩米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1942年3月,张丁按李国霖指示,协助调来的吴文在水井墟租赁张公祠开办“万隆客栈”,作为中共中区特委的秘密交通联络站。

 

图片

万隆客栈——中共中区特委交通联络站旧址。

 

 

中共中区特委党员训练班旧址

中共中区特委党员训练班旧址位于江门开平市赤坎镇东堤东路52号。中共中区特委为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1938年底至1939年春,先后在开平赤坎举办了2期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党员骨干训练班,每期时间10天至半个月。

 

图片

中共中区特委党员训练班旧址。

 

 

张伟故居——中共中区特委机关旧址、刘田夫活动旧居

张伟故居——中共中区特委机关旧址、刘田夫活动旧居位于江门开平市水口镇金山村翘桂村。1941年底,中共中区特委机关从鹤山转移到隐蔽性较好的开平水口沙冈乡翘桂里的张伟家。中共中区特委书记刘田夫改名为张伟流,以经商作为掩护,开展隐蔽斗争。

 

图片

张伟故居——中共中区特委机关旧址、刘田夫活动旧居。

 

 

南楼

南楼位于江门开平市赤坎镇腾蛟村。1945年7月16日,7名司徒四乡自卫队队员凭据南楼抗击日军,前后共计10天。7月25日,七壮士因日军施放毒气中毒致昏迷被俘,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26日,惨遭日军杀害。

 

图片

南楼

 

 

三埠荻海风采中学——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区区队成立旧址

三埠荻海风采中学——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区区队成立旧址位于江门开平市三埠街道荻海东堤路。1939年5月20日,中共中区特委在荻海风采中学成立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区区队。这是粤中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中人数最多、最具规模、工作最活跃的抗日群众团体。

 

图片

三埠荻海风采中学——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区区队成立旧址。

 

 

余氏宗祠——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

余氏宗祠——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位于江门鹤山市宅梧镇靖村村从新下村。1944年11月7日,中区纵队领导机关及主力大队约500人抵达鹤山宅梧,设司令部于靖村余氏宗祠。1945年1月20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向全社会发出通电宣布正式成立,部队司令部仍驻靖村余氏宗祠。

 

图片

余氏宗祠——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

 

 

李氏大宗祠——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政治部旧址

李氏大宗祠——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政治部旧址位于江门鹤山市宅梧镇靖村村堂厦村。1944年11月,中区纵队主力部队挺进皂幕山区的鹤山重镇宅梧,进驻靖村,政治部设于李氏大宗祠。1945年1月20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向全社会发出通电宣布正式成立,部队政治部驻靖村李氏大宗祠。

 

图片

李氏大宗祠——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政治部旧址。

 

 

张怀楼——云乡战斗旧址

1944年10月,新鹤大队进驻云乡,帮助当地人民建立起云乡抗日自卫队,其中张怀楼的主人张帝荣继承父业,也加入到抗日救国的队伍。10月底,中区纵队领导机关及挺进粤中主力大队500余人抵达云乡,部队就驻扎在云中村。

图片

张怀楼——云乡战斗旧址。

 

 

云清楼——中区纵队领导机关临时驻地旧址

云清楼——中区纵队领导机关临时驻地旧址位于江门鹤山市址山镇云中村三村。1944年10月20日,中区纵队领导机关及主力大队500余人,在中共江门地方组织及人民抗日武装的配合、接应下,进抵鹤山县云乡圩。中区纵队领导机关驻云清楼。

 

图片

云清楼——中区纵队领导机关临时驻地旧址。

 

 

鹤山共和大凹村杨氏宗祠

杨氏宗祠位于江门鹤山市共和镇大凹村。1945年7月20日,日伪军密侦队向鹤山三区民权乡勒索财物。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决定设“鸿门宴”诱敌。22日,敌人到杨氏宗祠赴约。待敌酒醉饭饱后,战士们里应外合,很快解决战斗,毙敌3人、活捉9人,缴枪10余枝,有力打击了日伪军气焰。

 

图片

鹤山共和大凹村杨氏宗祠。

 

 

坎侨堂

坎侨堂,南山之役旧址,位于江门鹤山市沙坪镇鹤山市第一中学校内。1939年3月28日,日军进攻鹤山,29日沙坪失陷。30日,国民党守军与鹤山民众抗日自卫团反攻,中共鹤山县特别支部组织群众支援,发动民众抗日自卫队、抗先队开赴前线作战。国民党守军士气大振,31日收复据点,并将日军逼至南山鹤山中学(今鹤山市第一中学)。日军残部死守坎侨堂继续顽抗。后因日军驰援,鹤山军民撤出战场。此役国共两党合作抗击日军取得胜利,毙敌40人。

 

图片

坎侨堂。

 

 

励英学校——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驻地旧址

励英学校——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驻地旧址位于江门恩平市大田镇朗底圩。1945年9月,整编后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奉命北上,准备与南下的王震部队会合,建立五岭根据地。由于形势变化,部队于10月10日返抵朗底圩进行整训,司令部驻扎在励英学校。

 

图片

励英学校——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驻地旧址。

 

 

郑锦波故居——中共恩平县委旧址

郑锦波故居——中共恩平县委旧址位于江门市恩平市牛江镇东边朗村。1938年11月初,中共西南特委副书记冯燊在郑锦波家里召开会议,宣布恢复成立中共恩平县工作委员会,冯燊兼任书记,郑锦波为副书记。1939年3月,中共恩平县工作委员会改为中共恩平县委员会,郑锦波任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办公地点设在郑锦波家里。

 

图片

郑锦波故居——中共恩平县委旧址。

 

 

恩平学宫——战时医院旧址

恩平学宫——战时医院旧址位于江门恩平市恩平一中校园内。1939年4月,江会抗日前线运回一批伤兵到恩平,国民党恩平县政府置之不理。旅港恩平回乡服务团在恩平学宫创办了临时伤兵中医院,由中共党员禤荣任院长,救治了大批伤病员。

 

图片

恩平学宫——战时医院旧址。

 

 

君堂村女屋——中共君堂村妇女支部旧址

君堂村女屋——中共君堂村妇女支部旧址位于江门恩平市君堂镇君堂村。1939年6月,在此成立中共君堂村妇女支部,邓青云任支部书记,利用这里作为向妇女宣传的阵地,发动妇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图片

君堂村女屋——中共君堂村妇女支部旧址。

 

 

来源: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中共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