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一场跨越万里的教育牵手已结出累累硕果。自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东莞市秉持“科学援疆、真情援疆、持续援疆”理念,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援疆为抓手,全方位推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教育水平提升,打造了莞疆两地教育交流合作的亮丽名片。
顶层设计强谋划:构建教育援疆新格局
东莞教育援疆工作注重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构建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教育援疆新格局。广东省及援疆市与师市15所学校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深入开展“同上一堂课”活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教育医疗领域师生、师徒、家庭结亲活动持续深化,“组团式”结对帮扶模式日益成熟,显著提升了师市教育医疗整体水平。

法治教育同样硕果累累。“十四五”期间,东莞援疆力量组织开展“法润校园 护航青春”校园普法活动,为第三师图木舒克市20所学校、1527个班级、74794人次提供普法教育服务,在校师生法律意识明显增强。
职业教育更是实现历史性突破,2022年广东援疆协助筹建图木舒克市职业教育学院,翌年9月,学院正式办学。东莞创新实施“8+4”组团帮扶模式,8所东莞中职学校和广东省人社厅4所技师学院共同帮扶三师职业教育,借鉴东莞职教经验成果,出台《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为三师职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模式促融合:探索“六融”援疆路径
在扎实的顶层设计基础上,广东教育援疆驻三师支教团进一步探索以“融”为核心的融入式援疆工作模式,细化成融心、融言、融行、融能、融智、融创六大工作路径,推动援疆工作向纵深发展。
在“融心”方面,深入推动思想政治建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人心。援疆教师做粤兵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推动者,构建大思政格局,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牵头编写思政校本教材,完善德育制度,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融言”方面,加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工作,学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明显增强。打造“经典粤疆来”中华诗词大会品牌项目,以“五个一”为抓手,推动经典诵读、书法等活动在不同学段开展。

“融行”方面,创新粤兵教育交往交流交融路径,促进两地师生情感交融。开展百余场粤兵线上教研活动,组织多次线下互访活动,推动粤兵学校结对交流。东莞援疆教师张华的感人故事正是“融行”的生动体现:在结束第一次援疆之旅回到东莞后,他始终挂念着万里之外的师生。当得知昔日徒弟阿布地力木·热合曼在巴楚县第二中学挂职副校长时发现的学生生活困境,张华立即发动东莞老乡群体,筹集资助金帮助贫困学生。三年来,这份跨越万里的爱心从未间断,受助学生木尼布拉·阿布都瓦依提不仅成绩名列前茅,还获得了宋庆龄奖学金。这种情感联结正是粤疆两地深入交融的缩影。
张华与阿布地力木·热合曼
“融能”方面,全面参与学校管理,推动受援学校美誉度提升。支教团15人担任学校行政岗位,23人担任专业学科和年级组管理,全面参与学校管理,通过完善制度,狠抓落实,推动学校管理干部能力提升。“融智”方面,强化传帮带工作,推动教师专业能力整体提升。援疆教师做“输血”到“造血”转变的践行者,开展微讲座、微教研,创设集体示范课、小组团等送课送培模式。支教团两年师徒结对285对,上市级校级示范课298节,培训讲座169场。“融创”方面,培育师生创新意识,助力创新人才孕育。协助推动东莞科普援疆,组织受援地师生参与科研项目。两地学生共同参加科技创新作品比赛,教师推动学校开展创新性项目课程。
倾情帮扶结硕果:受援学校实现跨越发展
创新模式的深入实施,为受援学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东莞教育援疆工作结出丰硕成果,受援学校在教学水平、师资建设、办学质量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
三师一中、二中、中心幼儿园完成声像图书馆建设,53团二中建成智慧精品远程互动教室和三个课堂互动教室,学校信息化能力显著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援疆教师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经验,促进学校管理能力和教育教学整体提升。2023年以来,受援地教师赴广东交流学习培训达400余人次,师徒结对285对,上市级校级示范课282节,培训讲座159场,主持28个兵团和师市课题。

教学成绩显著提升,2024年三师一中相继获评教育部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校、教育部科学教育实验校。2023年图市校区参加考试人数207人,重点本科上线人数108人,上线率52.2%,较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首次实现清北零突破。三师二中成功实施“一体两艺”特色教育模式,构建“选修课+第二课堂+校队”三级梯队培养机制。2024年6月,三师二中参加高考特长生本科上线率达58.52%,较2022年提高25.4个百分点。

职业教育发展上,图职院(校)2023年、2024年成功申报纺织服装和机电专业2个兵团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每个专业群配套资金1500万元,成为兵团唯一具有2个品牌专业群的中职校。2024年推动了中职校的办学达标验收工作,被评为兵团2024年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职业技能竞赛硕果累累,2023年以来,共获国赛铜奖2项,自治区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24项,总获奖数量创新高。在兵团教学能力大赛、班主任能力大赛中,共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同心共筑连心桥:莞疆情深绽放文明之花
教育援疆的累累硕果,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的改善和教学指标的提升上,更体现在两地人民心与心的交融中。
今年5月,喀什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携手共建的全疆首个兵地融合援疆示范校——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一中学在喀什市揭牌。作为兵地教育资源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成果,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投入3264万元资金,喀什市投入3960万元深圳援疆资金,共同打造了该兵地融合示范校,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兵地融合发展格局注入新动能。
紧随其后的6月,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一中学又荣膺“全国文明校园”,这份沉甸甸的国字号荣誉背后,有广东援疆的“硬核助攻”。广东援疆投入专项资金,支持三师一中图市校区改造校园文化建设,声像图书馆建设等,创建了红色育人矩阵:升旗广场、军垦广场、和融筑梦园、三垦耕读园、行健园、陶韵润心园、筑梦廊,七大空间形成“环境浸润-文化培根-实践育人”的完整思政生态链,使边疆学子在行走中感悟“胡杨精神”,在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
莞疆两地的情感联结不仅体现在校园建设上,更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互动中,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用爱心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这种跨越万里的情谊,正如张华老师所说:“咱东莞与三师图木舒克虽然相隔万里,但在这么多年援疆工作的沉淀下,两地人民情感早已交织在了一起,我想这就是援疆工作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