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致的医生护士、便捷的就医缴费,让我们在惠州生活更加踏实。”近日,在香港工联会惠州咨询服务中心组织下,40名在惠州居住的香港长者来到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参观体验,交流香港长者医疗券的使用事宜。香港居民林女士在体验完医院的服务后,竖起了大拇指。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纵深推进,三地医疗卫生合作不断突破机制壁垒。今年1月,“港澳药械通”惠州市首批器械交付仪式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举行。今年8月,香港长者医疗券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正式启用。这些都为惠州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医疗选择。
当前,惠州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接下来,惠州将持续深化与港澳医疗机构的交流合作,携手促进医疗技术的创新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香港长者在惠生活
更有“医”靠
“以前惠州没开通香港长者医疗券,看病经常要去香港或者深圳,来回就是一天。”林女士表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是三甲医院,在语言沟通、服务流程等方面比较符合港人特点,现在看病更方便。
惠州与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是众多香港同胞的养老首选地之一。香港长者医疗券政策的落地,极大地缓解长期在惠州居住或短期探亲的香港长者“看病难、报销繁”的痛点,让他们在内地的生活更有“医”靠。
香港长者医疗券计划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自2009年推行的惠民措施,该计划资助每名年满65岁的合资格香港长者每年2000港元的医疗券(累计上限为8000港元),让长者选用适合自己健康需要的门诊医疗服务。2024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开始扩展“试点计划”,扩大医疗券适用范围至大湾区九个内地城市。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是集医教研防、健康管理于一体的综合三甲医院。今年5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成为香港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的医疗机构,也是惠州市目前唯一被纳入“试点计划”的医疗机构。8月21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正式启用香港长者医疗券。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香港长者可使用医疗券支付医院包括内科、外科、妇科、骨科、眼科、口腔科、急诊医学科、中医科、体检中心、营养科等10个指定科室的18个专科门诊医疗服务费用。为方便香港市民就医,医院现已制定香港长者医疗券就医全流程指引,开通预约挂号热线、缴费专窗等服务,并接入香港“医健通”系统,支持跨境查阅电子病历,实现港粤医疗信息无缝对接。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迅速发展,香港与内地的交流日趋紧密,政府部门出台了很多十分友好的政策,给予了众多便利。”香港工联会惠州咨询服务中心顾烈忠表示,长者医疗券服务计划受到很多居住在惠州的香港长者的好评。“惠东、大亚湾开发区、惠阳等地方是香港居民较为集中的区域。”顾烈忠建议,惠州可以根据人口分布特点,争取增设使用香港长者医疗券的医疗机构试点。
惠州患者用上
港澳先进药械
去年12月底,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通过“港澳药械通”项目引进全球新一代植入体CI632和Nucleus8声音处理器,成功为一名6岁听障患儿植入人工耳蜗。这是惠州市第一例药械通人工耳蜗手术。
原来,病人念念出生后不久,经听力筛查发现双耳不对称耳聋,左耳听力全部丧失。2023年5月,念念做了左耳人工耳蜗植入术。2024年8月,念念的右耳突发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听力完全丧失,经评估也需要做人工耳蜗植入术。
“希望能给孩子用上更合适的药械。”患者家属张先生表示,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能及时获取港澳最先进的器械,不用自己大老远去香港提货。孩子现在的听力、咬字、发音都比较清楚。
“港澳药械通”政策于2021年正式实施。“港澳药械通”是一项将香港、澳门已经上市使用的创新药品、医疗器械引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出台打破地域壁垒,让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产品能够更快地进入内地市场,让内地患者能够更快地用上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产品。截至今年7月底,“港澳药械通”政策已拓展至45家指定医疗机构,实现大湾区内地9个地市全覆盖,引进药品53种、医疗器械67种,惠及患者1.3万余人次。
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全力推动“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实施。去年9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入选粤港澳大湾区“港澳药械通”第三批指定医疗机构,这是惠州市首家获此资质的公立医院。今年1月,“港澳药械通”惠州市首批器械交付仪式举行。
4月9日,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出惠州市公立医院第一张“港澳药械通”进口药品处方,处方药品为瑞玛奈珠单抗。市民李女士深受偏头痛困扰长达10余年,长期服用止痛药,却收效甚微。当她得知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近期引进“瑞玛奈珠单抗”后,便满怀希望提交申请。从提交申请资料,到成功取得批件,再到首张处方顺利落地,仅用时不到2个月。
随着“港澳药械通”政策在惠州落地,将有更多先进的药品和医疗设备得以引进,为惠州市民带来就医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