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11部门联合启动“体重管理年”
东莞+ 2025-09-16 18:56:53

近日,东莞市卫生健康局等11部门,共同印发《东莞市“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标志着东莞市正式启动系统性体重管理专项行动。该方案旨在通过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构建“大健康”格局,有效应对超重肥胖问题,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直面健康痛点:为何聚焦“体重管理”?

《方案》明确,体重管理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东莞建设的重要内容。相关统计显示,东莞居民体重相关健康问题已逐渐凸显:一方面,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续攀升,青少年因饮食结构不均衡、运动不足导致的肥胖问题也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久坐办公的职业人群中,因缺乏运动引发的代谢综合征(如高血压、高血脂)比例显著增加;同时,老年人群因肌肉减少症引发的跌倒、骨折等健康风险,也成为老龄化背景下不可忽视的民生问题。

体重管理不仅是个人健康问题,更是公共卫生和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议题。此次“体重管理年”活动,正是要通过建立完善的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提升居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从“被动治病”转向“主动健康”,让体重管理成为全民共识。

《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要建立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体重管理服务体系,形成多部门协同的长效机制,显著提升居民健康体重意识,遏制超重肥胖率上升趋势,实现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具体目标包括: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知晓率提升1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1%;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体重管理服务覆盖率2025年底达50%、2026年底达80%;每万人配备营养指导员不少于0.6名。

多维发力:构建“全民体重管理网”

《方案》提出系统化、多维度开展体重管理科普,编制各类宣传资料,通过社区、医院、学校等渠道发放。依托“健康东莞”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专题栏目,推出图文、视频、专家访谈等内容。在公共区域设置公益广告,推动“三减三健”“吃动平衡”等理念深入人心。

结合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全民健身日、营养周等重要节点,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体重管理活动。举办马拉松、健康日等品牌活动,融入东莞本土文化如篮球、龙舟等元素,增强活动趣味性与参与度。鼓励青年群体通过短视频、漫画等形式创作科普作品。

推动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营养指导员等的培训。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如耳穴压豆、药膳食疗等,发挥中医药在体重管理中的独特作用。

推广“一秤一尺一日历”进入家庭、单位、学校等场所,扩大健康小屋、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覆盖范围。推进营养健康食堂与餐厅建设,落实“减盐、减油、减糖”。鼓励开发健康管理类APP,引入商业保险支持体重管理。

《方案》特别强调对不同人群实施分类指导:推动孕产妇营养门诊建设,开展孕前、孕中、产后体重管理;强化学校—家庭—社区协同,落实“一减两增一调两测”干预策略;推行工间操制度,建设健康企业,鼓励职工组建健身团队;加强家庭和社区支持,推广适老化健身项目,预防肌肉减少和肥胖。

《方案》还提出要依托国民体质监测、学生健康监测等多源数据,动态评估体重管理成效。鼓励开展体重管理关键技术研究,推动医药、穿戴设备等领域创新,促进“互联网+健康”模式应用,提升体重管理的智能化与个性化水平。

《方案》强调,各部门将按职责分工推进落实,将“体重管理年”与健康东莞建设、爱国卫生运动、慢性病防控等现有工作有机结合,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公众知晓率和参与度。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表示,“体重管理年”不仅是一项健康活动,更是一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健康革命,旨在让每一位市民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共建共享健康东莞。

文字:刘召 实习生:何卓琳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