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张益唐广州新华开讲“开学第一课”,以“归途”呼应青年“出发”
东莞+ 2025-09-16 17:29:54

9月15日,世界著名华人数学家、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张益唐教授应邀出席广州新华学院开学典礼,并为全体新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我的归途,恰逢你们的出发”的专题讲座。适逢学校建校20周年,本次讲座作为校庆系列学术活动的首讲,受到师生热烈欢迎。

讲座由校长王庭槐主持并致欢迎辞。他代表学校对张益唐教授表示热烈欢迎,并着重介绍了其在孪生素数猜想研究中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以及58岁攻克世界数学难题的科研经历,盛赞其“生动诠释了坚持与热爱的力量”。

张益唐教授首先向2025级新生表示祝贺。他指出,新生们在建校20周年的重要时刻开启大学生活具有特殊意义,并充分肯定了广州新华学院与中山大学之间的深厚渊源,称赞学校传承中大治学精神,为学生提供了积淀学识、勇于探索的平台。

在讲座中,张益唐深情回顾了自己的求知历程。1955年生于上海的他,在教育资源有限的年代仍坚持自学数学,最终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他特别提到十岁时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数学分册的经历,称“费马大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等世界难题在他心中埋下了数学梦想的种子。他鼓励同学们“找回并坚守自己最初的好奇与热爱”。

谈到海外求学的低谷时期,张益唐分享了家庭支持尤其是夫人的理解与陪伴的重要性。他勉励同学:“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人生的追求不应仅限于物质,精神与理念的追求同样珍贵。”

关于归国任教的选择,张教授表示自多年前就已萌生回国贡献之心,2025年正式回国加盟中山大学。他形容自己的归来不是“落叶归根”,而是“仍可发新枝”,期待能在中国数学发展与青年人才培养中继续发挥作用。

针对“年龄与创新”的关系,张益唐驳斥了“年长者难以创新突破”的论调,强调研究者应保持“无傲气但有傲骨”的心态。他指出重大突破常来自于长期积累与持续思考,“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谈及人工智能发展,张益唐认为数学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他分享了自己曾帮助英特尔公司解决信息存储优化问题的经历,指出人工智能中的许多关键问题最终都可归结为数学问题,他鼓励学生重视数学素养的培养。

讲座尾声,张益唐深情寄语新生:“你们还年轻,真正拥有未来”,希望同学们能坚定热爱、保持信念,在未来创造更卓越的成就。

在互动环节,多位新生围绕“学业与竞赛平衡”“专业信心建立”等话题提问,张益唐建议不必过度关注竞赛结果,通过课外阅读和交流讨论保持求知热情。

近年来,广州新华学院多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座,为学生提供多元化、高层次的资源与平台。未来,学校将持续开展“学者讲坛”等品牌活动,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与前沿资源。

文字: 赵浛锐 图片:赵浛锐、广州新华学院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