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的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拂过东莞市虎门海战博物馆的青砖灰瓦。当我们踏上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感便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是东纵战士曾守护的海防要地,更是百年前民族英雄抗击外侮的疆场,每一寸砖石都镌刻着“家国”二字。
步入展馆,昏暗的灯光下,一件件展品如沉默的见证者,诉说着不屈的过往。玻璃展柜里,一枚锈迹斑斑的铁炮炮弹静静躺着,弹身上的凹痕仿佛还留着当年轰鸣的余温;泛黄的《筹海图编》残卷上,墨线勾勒的海防要塞图,藏着先辈们抵御外敌的智慧;墙角陈列的东纵战士使用过的望远镜,镜片虽已模糊,却似仍能望见当年战士们警惕守望海面、防备日军袭扰的身影。讲解员指着一幅虎门海战场景复原图,声音凝重:“当年关天培将军率部死守炮台,东纵将士后来也在此依托海防工事与日寇周旋,两代英雄用热血守护着这片海疆。”我们俯身细看,图中硝烟弥漫的海面与坚毅的身影,让人心潮澎湃。
最触动人心的是“东纵海防斗争”展区。一组黑白照片里,年轻的东纵战士们背着步枪、驾着小船,在芦苇荡中隐蔽前行,他们的脸上虽带着稚气,眼神却如钢似铁。“这些战士很多和我们年纪相仿,却在敌人的封锁下,冒着生命危险护送物资、传递情报。”听着讲解,身旁的同学轻轻攥紧了拳头。展区中央的互动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东纵老战士的口述历史,“只要能守住国家,再苦再险都值”的话语,像重锤般叩击着我们的心灵。
离馆前,我们登上博物馆旁的虎门炮台遗址。站在斑驳的炮台上,眺望奔腾的珠江,海风猎猎,仿佛能听见百年前的炮声与东纵战士的呐喊声交织回响。大家自发排成队列,举起右拳庄严宣誓:“以青春之名,承红色之魂,护家国安宁!”誓言在江面上回荡,与胸前的团徽相映生辉。
走出海战博物馆,夕阳为海面镀上金边。这次追寻先烈足迹的旅程,不仅让我们读懂了历史的厚重,更点燃了心中的红色豪情。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虽无需再直面战火,但学好知识、强国有我,便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相信我们定能带着这份红色豪情,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让爱国的种子在新时代绽放出最美的花。最后,我想用一首小诗,表达我对爱国先烈的深深敬意,抒发昂扬向上的青春豪情:
虎门潮卷旧烽烟,
烈士英名万古传。
吾辈当承先辈志,
敢凭热血卫尧天!
作者:东莞市长安福海学校初二3班 毛伟杰;指导老师:肖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