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是各式的照片,黑白的颜色却冲不掉大家的活力。一些瞬间里的他们冲着镜头笑,笑容灿烂,有如春日里盛开的花。一些瞬间里的他们向下一个地方行去,张张被晒得黝黑的脸挂上了严肃的神情,他们带着快比自身重的装备行走,像坚韧的翠竹,负重前行却坚决不弯下脊梁。一些瞬间里的他们在战场上冲锋,被火光映红的脸上是抗战的坚毅和对敌人的愤怒。战火烧红了整片土地,火焰攀上身上衣服,他们却依然毅然决然地冲向敌人,将刺刀刺进敌人的心,让火焰烧毁敌人的污浊。所有此起彼伏的呼喊,是抗战之声的高潮……
馆内的浮雕刻出英雄们的模样,最中间是可敬的战士们,四周包围了可憎的敌人。战士们的神情里却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他们毅然向前,与敌人殊死搏斗。战士里,多是十几二十的青年,他们却像没有痛觉一般,只直直地冲向敌人。他们不能退缩,如果他们退缩,弱小的民众又能退向何处?他们身上担着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他们永不退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英雄们曾使用过的武器被陈列在眼前,馆顶投下的灯光划过枪身、刀片,像极了转瞬即逝的一滴泪。生锈的枪支静默着,一段逝去的历史静默着。多少愤怒的泪、悲痛的泪滴落在猩红的土地里,多少污浊的血与炽热的血混杂,顺着枪身的纹路流下,在英雄的胸前开出一朵艳丽的映山红。刺刀的刀片早已不似从前锋利、明亮,但我却似乎看见刀尖悬停的鲜血,与英雄们或平和或愤恨的双眼。因为不能后退,所以向前冲去。
落日似乎正与多年前的影子重合,所有的好像都没有走远,唯有故人永远留在1940年的黄昏。他们向前走,虽偶有回头,却未曾转身返回。纪念馆像一块路标矗立,分割了过去与未来。我频频回首,望向“过去”,忽然听到纪念馆放的音乐——“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心中微动,便继续向前走了。东纵路永远没有尽头,太阳永远会在它的前方升起。这条以血与泪筑成的时代之路引领众人前进,将过往重塑成希望。
遥遥东纵路,历历动人心。
作者:东莞市长安镇实验中学初二32班 刘付卓悦;指导老师:曾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