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望牛墩镇新联小学 杨梓萱《夕阳下的传承者》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9-14 17:03:11

怀着对历史和英雄的敬畏,我和妈妈一起走进虎门海战博物馆,想去看看1840年前后,这片土地上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刚进馆,一座四四方方的雕塑就抓住了我的目光。它浑身刻满“1840”的字样,像一块被历史捶打过的铁块,深深嵌在展厅中央。妈妈说这叫“历史印痕”,是想让我们永远记得那个年份里,我们国家经历的苦难。

再往里走,玻璃柜里的旧物件像在眨眼睛。最让我挪不开脚的,是那尊青铜秤砣。它浑身是锈,却沉甸甸地卧在展台上,秤星被磨得发亮,像老人手上的老茧。妈妈指着它说:“这是林则徐大人当年销毁鸦片时用的。”我忽然想起课本里的虎门销烟——1839年的夏天,林则徐就在不远处的海滩上,指挥人们挖了大池子,把鸦片倒进石灰水里。那时候没有起重机,全靠这样的秤砣一袋袋称重,再一把把扔进池里。我仿佛看见浓烟像黑龙一样冲上天空,池子里的水咕嘟咕嘟冒泡,像在把那些害人的东西咬碎、吞没。

隔壁展柜里,关天培将军的战袍静静躺着。暗红色的布面上有好几个破洞,边缘还留着焦黑的痕迹,像是被炮火烧过。旁边的烟针细得像根小铁钉,针尖闪着光,妈妈说这是用来戳破鸦片球的工具。“你看这些烟枪烟灯,”妈妈指着另一边,“当年英国人把鸦片运过来,好多中国人吸了就像丢了魂,连扛枪打仗的力气都没了。”我盯着那些弯曲的烟枪,忽然想起班上生病请假的同学,脸色苍白、走路打晃,原来那时的中国人,整个国家都像生了场大病啊!我的鼻子一下子酸了,手指紧紧抠着玻璃柜的边,心里有个声音在喊:“不能这样!绝对不能!”

走出博物馆时,夕阳把虎门大桥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条钢铁的胳膊,把这片土地搂在怀里。海风吹过来,带着咸咸的味道,我好像听见了当年的呐喊——林则徐站在高台上挥手的声音,关天培将军拔出宝剑的声音,还有无数老百姓拍手叫好的声音。

回家的路上,我攥着口袋里的红领巾,感觉它沉甸甸的。以后我要好好学习,像林则徐那样有勇气,像关天培那样有担当。等我长大了,也要做个能保护国家的人,让博物馆里的“老物件”们知道,他们守护的土地,现在很好,将来会更好!

作者:东莞市望牛墩镇新联小学四年级3班 杨梓萱;指导老师:卢倩谊

编辑: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