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中堂镇第三小学 廖佳媛《追寻东纵足迹,传承革命精神》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9-14 12:11:36

暑假里,学校组织我们开展“重走东纵路”红色研学活动。站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前,抚摸着斑驳的墙壁,我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回响。1943年寒冬,就是在这里,东江纵队这支“华南抗日先锋”宣告成立,开启了可歌可泣的抗日征程。

在东莞东江纵队纪念馆,一张作战地图让我久久驻足。讲解员动情地讲述着1941年的百花洞战役——当400多名装备精良的日伪军扑来时,东纵将士们潜伏在密林中。随着一声枪响,日军大队长应声倒地,战士们从四面发起进攻。听着讲解,我仿佛听见了土枪的轰鸣、大刀的呼啸、震天的喊杀声。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就像一把火炬,在我心中点燃了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

最让我泪目的是“小鬼班”的事迹。展柜里一枚生锈的子弹头,默默诉说着17岁的班长黄友的故事。他带领7名平均年龄不到15岁的小战士,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当子弹穿透他的腿骨时,他咬紧牙关继续射击,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摸着展柜的玻璃,我心想:同样是花季年华,他们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而我们又该如何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在纪念馆的军民鱼水情展区,我看到了战士们用过的锄头、百姓拆下棉被御寒的复原场景。老师告诉我们,农忙时战士帮百姓耕种,寒冬时百姓为伤员御寒。这种血脉相连的情谊,让我深刻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人民军队”。

站在纪念馆出口的“英烈墙”前,凝视着密密麻麻的名字,我忽然明白了这次研学的意义。这些先烈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正在指引我们新一代前行的方向。作为东莞少年,我要把东纵精神化作学习的动力,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继承先烈遗志,让忠贞报国、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绽放新的光芒!

配图说明:

拍摄时间:2025年8月20日

拍摄地点:东莞东江纵队纪念馆

作者:东莞市中堂镇第三小学五年级4班 廖佳媛;指导老师:徐月明

编辑: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