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桥头|二十载深耕,“东莞创作”繁荣由见
东莞+ 2025-09-12 13:16:26

作为中国荷花名镇,东莞桥头不仅以荷为景,更将荷的高洁品质融入人文底蕴,孕育出兼具文学情怀与地域特色的荷花文学品牌。9月13日,“花开二十载,文脉耀湾区”东莞荷花文学榜十届回顾研讨会暨第十届东莞荷花文学榜盛典将如期举行。这一标志着“东莞创作”年度检阅的盛会,既是第十届的重要节点,更将为擦亮东莞文学品牌、以文学赋能“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力。

回溯2007年,桥头镇人民政府、东莞日报社、东莞市作家协会三方携手,共同推出东莞荷花文学榜,旨在以荷花为文化媒介,搭建集中展示东莞最新文学成果的平台,聚拢本土文学人才,助力莞邑文学高地的构建。

力争为东莞作家设榜单,为东莞文学树榜样,推动“文学莞军”异军突起、“东莞创作”走深走实的目标愈发明确。

为保障文学榜的专业性与权威性,自诞生之初,荷花文学榜就制定了严谨的评奖机制,坚持高起点设置参评门槛。参评作品需为省级文学期刊发表或大陆正规出版社出版,从源头保障创作水准;终审评委以“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标准邀请,李敬泽、雷达、施战军、吴义勤、谢有顺等国内知名作家、评论家都曾担任评委;奖项设置则覆盖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含小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7个门类,以及突出贡献奖为各类文学创作人才提供参评机会,鼓励文学题材均衡发展、齐头并进。而三方主办单位各展所长、分工协作的模式,更通过资源整合为文化领域合作树立了典范。

二十载春华秋实,荷花文学榜已从最初的文学评选活动,打磨成岁月中始终闪烁人文光芒的品牌,成为国内文学爱好者向往的“攀登殿堂”。在这里,王十月、郑小琼、塞壬等昔日文学新人崭露头角,以此为起点进军国内文坛,如今已成长为文学界中流砥柱;在这里,莫树材、刘帆、詹文格、莫小闲等本土作家屡屡上榜,推动桥头作家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频繁亮相,桥头文学模式逐渐成熟,桥头也成为当之无愧的东莞文学先行示范镇街。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依托荷花文学榜,东莞文学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路径。越来越多作者潜沉历史深处,拓展作品的历史纵深感,将他人命运、历史印痕与个体自我紧密联结,推动“东莞创作”持续嬗变突破。如今的东莞文学生态,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态势。这背后,是因为桥头始终关心文化事业,保证文化建设资金投入,重视荷花文学榜并持续探索完善,为桥头文学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更深度赋能东莞文化强市建设。

荷韵悠悠,文心如磐。一届届的坚守、一批批人的努力,让东莞荷花文学榜最终成为“既有高峰,又有高原”“有气度、有高度的文学荣誉”。随着第十届盛典的临近,这份承载着二十载文脉的文学力量,将继续在莞邑大地上绽放新的光彩。

文字:袁健斌 图片:李梦颖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