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 | “百千万·莞一夏”书写民生幸福新答卷
东莞+ 2025-09-11 18:33:02

暑期“看护难”是困扰许多城市的共同课题。如今,一项名为“百千万·莞一夏”的活动,给出了独具特色的“东莞方案”。两年来,这项活动从15个“百千万工程”省典型村萌芽,迅速蔓延至全域覆盖,用百万人次参与的暖心服务,不仅让孩子们有了去处、老人有了课堂、村庄有了人气,更把“百千万工程”的宏大叙事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日常幸福,为超大城市破解“一老一小”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东莞样本”。

从“看护难”到“莞一夏”:小切口回应大民生

每年的七、八月,东莞都会迎来一场特殊的“迁徙”——数十万“小候鸟”从全国各地飞来,只为与在此务工的父母短暂相聚。喜悦之余,现实的难题也浮出水面:父母朝九晚五,孩子的安全谁来保障?漫长的假期如何过得有意义?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如何丰富?“暑假孩子去哪儿”成了众多家庭,尤其是外来务工家庭的“急难愁盼”。

“莞一夏”2025年东莞(道滘)青少年艺术季活动现场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4年7月,东莞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统领,精准捕捉到这一巨大的民生需求,一个创意十足而又充满温情的品牌应运而生——“百千万·莞一夏”。巧妙借用“管一下”的谐音,它旗帜鲜明地喊出了承诺:这个夏天,东莞要举全社会之力,帮您“管一下”孩子,也“管一下”老人。

厚街七彩环保课堂

这绝非一次简单的临时看护。市委、市政府将其视为推动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提升“百千万工程”群众感知度的战略举措。活动由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高位统筹,联合十多个部门汇聚成拳,在第一批15个“百千万工程”省典型村率先试点,精心设计了安全健康、科创强市、兴趣爱好、老年教育、电影曲艺、亲子阅读六大主题服务。从一场义诊、一次科普展览到一个兴趣班、一本图书,活动的初心就是从身边小事做起,于细微处见真情。首年初试,便以3.78万场活动、150万人次的惠及面,赢得了满堂彩,为一个暖心品牌的持续壮大写下了有力的开篇。

从“送服务”到“机制”:多级联动织密网络

如何让这种幸福更可持续、更加多彩?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东莞还着力构建起“市-镇-村”三级联动、多方协同的常态化服务网络,以更广泛的服务覆盖、更丰富的活动形式、更优质的服务内容,将“民生温度”传递到每一个家庭。

市级层面精准发力,持续推动资源下沉。2025年,东莞明确将活动范围扩大至全市,并重点将市级优质资源下沉到两批共60个“百千万工程”省典型村,新增“青少年文化艺术季”“欢乐游”研学、“村BA”篮球成长营等亮点主题。与此同时,打破户籍限制,面向所有常住人口开放服务,并发动银行、商协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赞助,形成多元共治格局。

东莞“医保护航 健康到家·百千万‘莞一夏’”基层行活动

各镇街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服务品牌。虎门镇坚持深挖历史文化资源,依托鸦片战争博物馆、海战博物馆等阵地,开展“小小讲解员”成长夏令营,让孩子们在历史熏陶中树立文化自信;大朗镇针对人口聚集的特点,连续两年与四川广安前锋警方联动,开展“小候鸟”团聚护航行动,让孩子与家长在莞团聚,为在莞务工人员解决后顾之忧。

东莞大朗、广安前锋警方联动护航,“小候鸟”抵莞与父母团聚

更可喜的变化发生在村(社区)级层面。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石龙中山西社区“银发学堂”开设文化艺术、生活技能、健康养生、科技创新四大类课程,通过“学—乐—养”结合,提升长者的归属感与获得感。黄江新市社区以党群服务阵地为依托,深化“爱满新市,亲子同行”亲子教育公益品牌建设,将生态理念、非遗传承与亲子互动深度融合,为家庭提供丰富体验。这些由村(社区)自主培育的服务项目,正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通过这些具体而深入的举措,“莞一夏”活动实现了从“送服务”到“建机制”的转变,让暖心的相伴不再限于一夏,而是化作长效的关怀,滋润着东莞的每一个角落。

从“东莞经验”到“城市样本”:千万人口共生共荣

8月26日晚,东莞市文化馆星剧场灯火璀璨,2025年“百千万·莞一夏”活动在孩子们的欢歌笑语中温情收官。13个由“小候鸟”与本地孩子共同演绎的节目轮番上演,街舞《起飞》、弹拨乐《明日朝阳》、朗诵《书香少年》等精彩演出,不仅展现了一个夏天的学习成果,更传递出东莞这座城市的包容与温暖。

东莞市2025年“百千万·莞一夏”活动闭幕式暨青少年艺术季成果展演

“莞一夏”活动开展两年来,已成为东莞“百千万工程”的生动注脚。它不仅是暑期公益托管平台,更促进了城市与人的深度联结,是推动人口融合、提升城市认同的重要载体。通过打破户籍、地域限制,让所有在莞居住的“一老一小”公平享有优质公共服务,增强了外来人口对城市的归属感。“社区托管班有老师辅导、有伙伴玩耍,孩子开心,我们踏实,这就是最真实的幸福。”谈起“百千万·莞一夏”,在莞务工9年的张先生感慨道。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活动,还得到了权威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等均进行了报道。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学术总监莫建国认为,东莞通过资源整合构建起的全域公益服务网络,“既解决了务工家庭的‘燃眉之急’,又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优质平台,值得全国同类城市借鉴”。

据了解,接下来,东莞将继续以“百千万工程”为重要抓手,推动更多优质资源下沉基层、服务群众,让“莞一夏”品牌更有影响力、更具生命力,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民生幸福更有底色。东莞这座千万人口的制造业名城,正以实实在在的民生投入、不断创新的服务机制,托举起千家万户的安心梦、幸福梦,书写着城市高质量发展中最具温情的篇章。

文字:张雨倩 图片:李梦颖 梁浚锋 郑家雄 镇街供图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