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东莞市东城第六小学 郑梓烽《在榴花塔下接过那束光》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9-10 10:13:36

在榴花塔下接过那束光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了榴花塔,站在青石板上摸塔身时,我手指顿了一下--好多坑坑洼洼的印子!讲解员阿姨说这是80年前打仗留下的,塔第三层还有个碗口大的洞,是1944 年炮弹炸的。

“当时战士们就躲在塔里打敌人,子弹穿了木楼板,木屑混着血珠往下掉呢。"阿姨话音刚落,我瞅见墙角砖缝里钻出来一丛野菊,花瓣上挂着亮晶晶的晨露,风一吹还轻轻晃。突然觉得它们像极了阿姨说的那些战士,好多才二十岁不到,明明处境那么难,却非要活出劲儿来。

后来我们沿莞太路往南走,到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老榕树干上有好多歪歪扭扭的刻痕,阿姨说这是战士们量身高划的,“最小的通讯员才14岁,每次划都得踮着脚”。我赶紧跑到树旁站好,比了比那个最矮的刻痕-比我还矮小半个头!很难想象,这么小的少年,是怎么在子弹嗖嗖飞的时候跑着送情报的。旁边展柜里有张黄乎乎的报纸复印件,是《前进报》,上面"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八个字都褪色了,可我盯着看的时候,心里莫名热乎乎的。

在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一顶破旧的军帽让我挪不开脚。阿姨说这是曾司令员的,上面缝了七次,帽檐上还有汗渍印。“他总说戴帽子是遮太阳挡风雨,老百姓的日子才是要守的天。"听着这话,我想起上周去社区做志愿者,独居的王奶奶拉着我的手笑:“现在的孩子真懂事。"原来被人需要,是这么暖的事呀。

回程路过东江大桥时,夕阳把江面染成了金红色。同行的学弟突然叹:“原来我们天天路过的地方,藏着这么多故事啊。"我使劲点头。以前在课本上看红色故事,总觉得离得远,可今天摸过带弹痕的塔、看过老榕树的刻痕,才发现英雄的故事就藏在脚下的土地里。就像榴花塔上的光,过了80年,还是亮闪闪的,照着我们往前走呢。

 

老师点评:这篇作文让人眼前一亮!你以细腻的观察串联起红色足迹 —— 榴花塔的弹痕、砖缝里的野菊、老榕树上的刻痕,每一处细节都藏着动人的思考。将战士比作倔强的野菊,从旧军帽联想到志愿者经历,字里行间满是真情实感。结尾 “榴花塔的光” 既呼应开头又寓意深远,让红色故事有了温度。继续带着这份敏感与思考去发现生活,你会写出更棒的文字!

 

作者:东莞市东城第六小学 四年级 4班 郑梓烽;指导老师:俢艺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