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岁月里的生命韧性
——《童年》读后感
在墨香四溢的书海之中,高尔基的《童年》宛如一座被历史封尘的孤岛,静静地散发着凝重的气息。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恰似推开了时间的大门。一头扎进那个被苦难浸透的岁月。书中的每一个字符,都像是镌刻在岁月石碑上的印记,诉说着生活的沧桑。我沉浸其中,久久难以释怀。内心被书中世界的悲悯填满,也陷入了对生活的深深思索。
阿廖沙的童年,完全被黑暗的阴霾笼罩。3岁那年,父亲的骤然离世如同一记重锤,瞬间击碎了他原本安宁的世界。此后他只能跟随母亲,寄人篱下于外祖父家。这个家庭仿佛是一座人间地狱,弥漫着仇恨与暴力的气息。
外祖父的专横跋扈,舅舅们的自私贪婪,如同张牙舞爪的恶魔,将阿廖沙
的生活拖入了无尽的痛苦深渊。无情的打骂、永无休止的争吵,如同家常便饭。让他稚嫩的心灵过早地领略到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的理论。恐惧与无助像冰冷的镣铐,紧紧束缚着他的灵魂,使他在黑暗中孤独的挣扎,看不到一束丝曙光。
《童年》这本书,绝非仅仅是高尔基个人的成长史诗,它更是对那个黑暗时代的深刻洞察与真实写照。它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让我们看到人性在善恶边缘的挣扎与抉择。同时,它又是一首希望的激昂赞歌,激励着我们珍惜眼前的幸福,以无畏的勇气去直面生活的挑战。无论生活的风暴多么猛烈,只要我们心中怀揣希望,就一定能像阿廖沙一样,穿越黑暗的重重迷雾,迎来属于自己的黎明曙光。
轻轻合上《童年》这本书,阿廖沙那充满波折与坚韧的故事却依然在我心中久久回荡,难以平息。他那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身影,仿佛在黑暗的夜空中闪烁的微光,虽然微弱却异常坚定,不断地为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方向,带来希望的光芒。面对生活中接踵而至的重重磨难和考验,阿廖沙从未选择退缩或屈服,而是以无比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勇敢地迎难而上。正是他在那段苦难岁月里所展现出的生命韧性,犹如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他一次次战胜困境,最终走出阴霾,迎接新的生活。这种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
作者:东莞市东城第六小学 六年级 3班 何梓琦;指导老师:卢焕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