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赛区首个残特奥项目,明日开赛!
惠州日报 2025-09-09 17:03:06

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残特奥会”)跆拳道比赛将于9月10日至13日在惠州体育馆举行。作为惠州赛区承办的首个残特奥会项目,目前赛事各项筹备工作已就绪。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已陆续抵达指定接待酒店,“无障碍+精服务”的保障体系与“非遗+赛事”的文化融合,将为这场体育盛会注入独特的惠州温度。

“无障碍+精服务”筑牢赛事接待保障

 

 

走进赛事指定接待酒店惠州皇冠假日酒店,随处可见的国旗与清晰的指引牌,营造出浓厚的赛事氛围。为精准匹配残特奥会运动员的特殊需求,酒店从硬件设施到软件服务进行了系统性升级:前台专门设置无障碍服务设备,并配有手语老师、手语翻译等,为听障运动员打通“无障碍沟通通道”。酒店客房内加装闪光门铃,通过“声音+闪光”的双重提示,确保听障人士及时察觉门外访客;此外,每间客房设置两处紧急呼叫按钮,直接连接酒店中控中心,实现需求“秒响应”。

 

“我们不仅新增了无障碍服务设施与手语翻译支持,还通过客房细节改造保障居住安全。”该酒店市场销售总监丁莉介绍,此前酒店已成功承接4场测试赛,“从员工协作到部门对接均已形成成熟流程,有信心为正赛提供优质服务。

 

饮食保障方面,酒店以“精细化、标准化”为核心,构建全流程管控体系。为杜绝兴奋剂风险,所有食材均由专场供应,从采购、运输、储存到出餐的每一个环节,均严格遵循大赛规范;同时结合测试赛反馈,持续优化餐食搭配与服务细节,确保运动员饮食安全与营养需求。

 

23支队伍261名运动员参赛 香港队首次亮相

 

 

残特奥会跆拳道比赛是惠州赛区首个残特奥会项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3支队伍、共261名运动员报名参赛,赛程4天,共设置32个项目。

 

记者了解到,此次赛事规模与包容性较上届显著提升,呈现“三最”特征:覆盖面最广——23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的261名运动员参赛,较上届增加3支队伍、42名运动员,香港队首次派队参赛(6人);项目最丰富——新增竞技K44混合团体等项目;包容性最强——年龄跨度从12岁到52岁。

 

此次赛事举办场地——惠州体育馆不仅拥有符合标准的现代化体育场馆设施和丰富的赛事组织经验,为承办残特奥会赛事,还以“科技+无障碍”为核心抓手,对比赛场馆、运动员通道、卫生间等均进行了高标准的无障碍设施升级改造,确保为所有参赛运动员、教练员及观众提供安全、便捷、温馨的环境,细节之处尽显城市人文温度。针对视障人士,在主场馆观众、运动员、贵宾流线等关键节点增设语音提示装置,与物理盲道协同构建起“数字盲道”,让视障人士无需依赖他人即可自主通行;针对肢残人士,创新开发场馆无障碍通行小程序,方便肢残人士规划专属无障碍通行路线;针对聋哑人士,赛区开通远程手语服务,扫描专属二维码即可呼叫手语老师实时翻译,有效打破沟通壁垒。

 

6月以来,惠州相继成功举办残特奥会跆拳道测试赛、大众跳绳测试赛,对赛事组织、安全保障、医疗保障、志愿服务等流程进行了有效测试,为即将到来的残特奥会比赛奠定了良好基础。

 

“非遗+赛事”融合 千年鹅城文化添彩体育盛会

 

 

除了专业的赛事保障,惠州还以“非遗+赛事”为纽带,将千年古城的文化基因融入残特奥会,让运动员与观众在竞技激情中感受鹅城独特魅力。在赛事开赛仪式及中场环节,将集中呈现省级非遗项目《盖子狮》《龙形拳》《惠阳皆歌》与市级非遗《汝湖渔歌》,通过灵动的舞姿、刚健的拳术与悠扬的曲调,打造沉浸式非遗文化场景;同时,联动本土原创文艺精品,包括以东坡文化为灵感的《鹅城·东坡》、展现客家风情的《好架晒》,以及传递残疾人昂扬精神的《星星会唱歌》《希望》等歌曲,结合现代舞台科技,实现“体育竞技”与“文化传承”的双向赋能。

 

记者了解到,惠州共有11名残疾人运动员在省体育训练基地接受系统、专业训练,积极备战本届残特奥会,分别参加自行车、轮椅篮球、硬地滚球、聋人网球、乒乓球、盲人足球、聋人篮球等7个项目的比赛。其中,来自博罗县的视力残疾运动员陈志怡已在6月深圳举办的残特奥会自行车比赛中斩获1金1银,为惠州代表团打响头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