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刚刚进入白露节气,当晶莹的白露凝结,大自然便悄然迈入了真正的秋凉时节,白露节气是天气开始显著转凉的象征。
东莞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管护师吴月惠提醒,白露节气,身体最容易感受到的是秋凉与秋燥。早晚温差大,燥气渐盛,若不注意,极易伤及肺津,引发不适。白露养生的关键是早睡早起,注重养肺,滋阴防燥是关键。
生活起居:早睡早起,衣食住行皆有道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有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在白露时节,应顺应自然界阳气收敛之势,做到早睡早起,充足睡眠:保持规律作息,早点入睡,早点起床,让身体充分休息,顺应自然节律,有助于阳气收敛,精神饱满;适时添衣,勿贪凉:“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这句老话是最好的提醒。白露后,早晚温差加大,切记要及时增减衣物,不可袒胸露背,更要避免夜卧贪凉,以免寒气入侵,引发感冒或其他不适。
饮食调养:健脾润肺,滋阴防燥是关键
中医五行理论认为,秋季五色属白,五脏属肺。因此,白露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健脾润肺、滋阴防燥为原则。
民间“吃白”养肺:素有“白露吃白”的说法,可适当食用白色食物来滋养肺脏。推荐:山药、银耳、百合、杏仁、雪梨、萝卜、莲子等,它们都具有润肺生津、健脾益气的功效。
减辛增酸,配以甘味:秋季肺脏当令,但肺金易克伐肝木,因此饮食宜“减辛增酸”,以护肝。同时可适当配以甘味食物,助化阴润燥。
酸味食物包括山楂、石榴、柠檬、酸枣、青果、乌梅等,可收敛肺气,生津开胃;甘味食物包括甘蔗、山药、桑葚、枸杞子等,能滋养身体,缓解秋燥。
同时要注意清淡饮食,少辛辣油腻。尽量减少辛辣、油腻、煎炸食物的摄入,这类食物容易助长燥邪,进一步加重秋燥对身体的伤害。
运动养生:疏肝解郁,告别“悲秋”愁绪
白露节气,自然界的肃杀之气渐重,秋季属金,对应肺脏,而“悲”为肺之志。《黄帝内经》指出“西风生于秋,病在肺”“在志为忧”,说明秋季肃杀之气易引发情绪低落,即我们常说的“悲秋”。肺主宣发肃降,秋燥伤肺阴,可能导致气机不畅,进而表现为忧郁。
面对秋愁,吴月惠推荐《古本易筋经》中的一势“倒拽九牛尾势”,可疏解郁闷、强身健体。
“倒拽九牛尾势”具体导引方法
1.起势:松静站立,自上而下放松。咬牙,舌抵上腭,双目平视,调匀鼻息。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膝下蹲呈大马步。
2.抱球:两手掌心相对,在小腹前呈抱球状(右手在下,左手在上)。
3.右势(拉伸):两手握拳,用劲左右拉开,同时身体右转,呈右弓步。眼睛平视右拳眼,左拳眼对环跳穴(大腿外侧,髋关节处)。感受身体的拉伸感。
4.还原:转身还原,至正身位呈大马步,同时两臂力量逐渐放松。
5.抱球:两手掌心相对,在小腹前呈抱球状(左手在下,右手在上)。
6.左势(拉伸):两手握拳,用劲左右拉开,同时身体左转,呈左弓步。眼睛平视左拳眼,右拳眼对环跳穴。感受身体的拉伸感。
7.循环:左势与右势合为1次,完成7次循环。
8.收势:导引7次后,还原成大马步,两手握拳收于肋间。起身时依次放松肩、肘、腕、手指,恢复松静站立。
温馨提示:
练习易筋经贵在坚持,且要领在于“松静自然,勿用蛮力”。动作要放松舒展,避免僵硬或过度用力。练习时保持内心平静,避免心有杂念,专注于呼吸和身体的感受。
初练者建议每日练习1-2次,每次练3遍(即3个左右势循环)。坚持一周后,可逐渐增加至每日练3次,每次3-5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