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虎门外语学校初中部 谯子航《重走东纵路,薪火永相传》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9-06 21:55:54

清明时节,细雨微濛。我站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的石碑前,指尖轻抚斑驳的刻痕,仿佛触碰到历史的脉搏。石碑上"东江纵队"四个大字在雨水中愈发清晰,就像那段烽火岁月从未远去。

走进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玻璃展柜里一支锈迹斑斑的步枪让我驻足。讲解员说,这是曾生司令员使用过的武器,枪托上深深的磨痕记录着那段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我俯身细看,忽然想象出这样一个场景:1943年一个深秋的夜晚,东纵战士借着月光急行军,草鞋踩过莞香树林,露水打湿了绑腿,但每个人的眼神都如星辰般明亮。他们在黑暗中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光明。

在纪念馆影视厅,当我们齐声高唱《东江纵队之歌》时,身旁坐着的一位白发老人突然泪流满面。后来才知道,他的祖父就是东纵老战士。老人拉着我的手说:"孩子,你们唱的每一个字,都是先辈们用生命写就的。"他的手掌温暖而粗糙,仿佛历史通过这双紧握的手,完成了跨越八十年的传承。

登上大王岭瞭望台,俯瞰今日东莞。高速公路如银带穿梭,智能制造基地的厂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片曾经洒满热血的土地,如今正涌动着创新的活力。我突然明白,东纵精神从未远去——它化作了城市建设者攻坚克难的智慧,化作了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的坚守,化作了我们青少年追求理想的勇气。

离开展馆时,雨过天晴。一束阳光正好照在纪念馆外墙的浮雕上,战士们奋勇前进的身姿被镀上金光。我举起相机定格这个瞬间,在照片说明中写道:"2025年4月5日摄于大岭山。光影交错处,历史与未来在此相逢。我们追寻的光,正是先辈们守护的光。"

这次重走东纵路,我触摸到的不仅是历史的厚重,更是精神的传承。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要将东纵精神转化为求知奋进的动力,用科技知识武装自己,以创新精神迎接挑战,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重走东纵路,薪火永相传

作者:东莞市虎门外语学校初中部 初二 16班 谯子航;指导老师:余老师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