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人秀|98岁中堂老兵回忆跟随东江纵队抗战的日子
东莞+ 2025-09-03 17:14:49

“当年抗战的时候,没有这么先进的武器装备,抗战是很艰苦的。没有当初战士们的英勇战斗,没有英雄们的舍生忘死,就没有我们今天和平的日子。”9月3日上午,东江纵队老兵袁留方在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电视直播时说,“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年轻人要把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袁留方是中堂镇袁家涌村人,1927年出生,今年已经98岁,曾是东江纵队“小鬼班”的战士。东江纵队的“小鬼班”多是由青少年组成,1944年东江纵队挺进水乡时,不少青少年也加入了队伍。在党的培养下,他们在一场场生死搏斗中淬炼成长。面对日军的残暴,他们更是奋勇杀敌,舍生忘死,书写了水乡人民抗战史上浓重的一笔。

袁留方回忆当年参加东江纵队的情景说,小时候到处打零工,过年了没有事做,就跑到高埗低涌去看戏,唱戏的是东江纵队的宣传队人员,问他要不要参加游击队,他觉得游击队是为老百姓好的,于是他就参加了,同时参加的还有同村的袁炳江等人,那是1944年冬,他当时17岁左右。袁留方说,开始他是编入东江纵队三龙大队袁康中队的“小鬼班”,部队大多时候会照顾“小鬼班”,主要是承担放哨送信和一些宣传后勤工作,平时参加军事训练,一般不会让他们参与一线作战。

但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小鬼班”很多时候也要走上战场。袁留方仍然记得他当年参加战斗的一些情景,有次攻打敌人据点,他们也被派上战场。袁留方回忆说,当时放哨的战士被捉了,运进炮楼,炮楼里有机关枪,“小鬼班”的战士持枪对射,“子弹像下雨一样。”袁留方说,后来一位小队长为掩护他们牺牲了。那是他一次上战场,激烈的战斗场景让他记忆深刻,说实话当时很害怕,但看到战友们不怕牺牲,英勇作战,他也深受鼓舞握紧枪杆攻击,最终攻下了据点,化解了敌人的围攻阴谋。

记者翻阅了《东江纵队史》等史料,袁留方提到打李潮、刘发如等伪军部队的名字,当是指1944年—1945年间东江纵队三龙大队挺进水乡开辟新区发生的战事。一些书籍上还记载了“高埗英雄小鬼班”的壮烈事迹:1945年1月19日晨,东江纵队三龙大队“小鬼班”9名战士奉命据守临河的寮洲仔炮楼,阻击援敌。面对数倍兵力的敌人,“小鬼班”战士毫不畏惧,援敌火烧炮楼,战士贺军、莫炯、黄鹤高和两名无名勇士各自打出最后一颗子弹,抱枪从炮楼跳下河中壮烈牺牲。

在袁留方的讲述中提到了发生在中堂蕉利的一次战斗,《中堂镇志》记载的“蕉利抗击战”提到,1945年4月22日,日伪军共2800多人向水乡蕉利进攻,妄图消灭挺进水乡的东江纵队,东江纵队利用地形和蔗林巧妙设伏,痛击敌人,成功脱险。袁留方回忆说,战斗十分激烈,他们“小鬼班”冒着敌人炮火运送子弹,与敌人射击,击退敌人的一次次进攻。袁留方所在袁康中队一个班在与刘发如部队激战中,子弹打光后,与敌人肉搏,11人全部壮烈牺牲。

袁留方说,他们面对日军、伪军、土匪等各种敌人,经常发生战斗,打得很艰难,他们“小鬼班”也有很多人在战斗中牺牲了,有的战友被击中后仍然与敌人搏斗至死,他只是一个幸存者。说到这里,袁留方神情黯然。

抗战期间,袁留方因表现出色升为“小鬼班”班长。随着战事变化,袁留方随部队转战于各地打游击。为躲避敌人的追击,巧妙打击敌人,他们经常穿梭于山林河海之间,周旋于犬牙交错之中,“打游击战要经常移动,不被敌人发现,经常每天都要走几十公里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晚上摸黑走山路,不知道哪会有陷阱,经常忍饥挨饿,衣服也没有像样的,有只番薯吃都算好了,不过幸好有群众的支持,有时也能改善一下伙食。”袁留方忆起往事,眯眯的眼睛放出光芒。

相比与敌人斗争,这些都不算什么。袁留方回忆,有一次为配合配合主力部队打击,他们被派去埋地雷阻敌,因为敌情紧急,埋雷过程中发生爆炸,差点命都没了。成功阻敌后,战友说“你的命太大了

因为年代久远,很多战事他已记不清晰。但他还记得一次他们游击队在宝安附近山林中和敌人遭遇,敌众我寡,部队迅速展开反击,双方激战数小时,袁留方和几个战士子弹打光了,被敌人追到一个山坑,情急之下,他跳下几米高的山坑,发现有个洞钻进去,因此逃过一劫。战争期间,袁留方所在部队和敌军周旋,分头打击敌人,不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数年的游击战事,转战千里,血雨腥风中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却毫不畏惧,只因他们心中有信念,要把来犯之敌消灭。袁留方今年已98岁,经历战争的残酷,目睹战友的牺牲,更懂得和平的珍贵。袁留方说,“没有他们的牺牲,哪里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年轻人要把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团结奋斗,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文字:记者 李健武 通讯员 邱发平 图片:记者 李健武 通讯员 邱发平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