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更好地围绕省市实施“百千万工程”关于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的部署要求,以更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更好地满足市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候鸟”等群体的新期待,东莞市文化馆桥头分馆精心谋划开展“莞一夏”东莞(桥头)青少年艺术季,采取“点单式+自发配套”的服务形式,串联国家级非遗莫家拳、省级迳联古村落及名贤文化IP等资源,推动桥头非遗在年轻群体中的活态传承,开展多项文体活动,涵盖培训、研学、讲座、夏令营、体育等1278场,充分满足青少年多层次、全方位的活动需求,受益人次达44728,实现“学、赏、游、娱”立体化活动效果。
织密服务网络
构建多元活动矩阵

创建“镇-村-社会”三级培训网络,镇文化分馆推出二胡、非洲鼓等110场公益培训,为青少年提供艺术指导,并在活动开始前穿插“文明卫生小讲堂”及宣传视频《防蚊灭蚊保平安》,向青少年普及防蚊灭蚊知识。

▲田头角村开展“莞一夏”2025年东莞(桥头)青少年艺术季——“行走桥头”研学活动
在省级示范村田头角村开展低收费青少年夏令营活动、研学及“莞一夏·送曲艺下乡”等活动,开展多元特色托管,缓解“暑期看护难”问题。

▲禾坑村开展“莞一夏”2025年东莞(桥头)青少年艺术季——羽毛球培训活动

▲李屋村开展“莞一夏”2025年东莞(桥头)青少年艺术季——篮球培训活动

▲朗厦村开展“莞一夏”2025年东莞(桥头)青少年艺术季——青少年硬笔书法培训活动

▲邓屋村开展“莞一夏”2025年东莞(桥头)青少年艺术季——创意线描培训班
鼓励各村(社区)结合本村文化需求开设各类艺术培训课程,并以点单式服务将市馆和镇馆资源配送至16个村支馆,确保辖区内每个支馆至少开设一门课程,累计开展1001场。

结合第十五届全运会契机推广全民健身理念,组织篮球、足球等 6 项体育培训。
此外,推出低收费游泳公益培训班和7间共享文化空间公益文化活动等,实现文化服务的全域覆盖和精准投放,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富有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缤纷暑假。
丰富内容供给
打造文旅研学品牌
精心设计“1+5”研学路线,联动市文化馆的资源优势及桥头镇国家级非遗莫家拳、省级迳联古村落及名贤文化IP等资源,打造市文化馆一日研学专线及5条“行走桥头”研学路线,通过研学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依托桥头图书馆阅读服务,在暑期期间策划开展小候鸟系列活动、青少年读书系列活动,通过亲子故事会、手工制作等形式搭建亲子交流沟通平台,培养青少年阅读习惯,丰富亲子家庭文化生活。
▼活动集锦



聚焦非遗传承
激发莫家拳新活力
聚焦国家级非遗莫家拳创新传承,开设公益培训班、专题讲座、故事讲述专题、微电影展播等多形式传承活动,其中依托石水口武术馆、大洲社区莫家拳传习所,建立稳定的传承教育基地,推出“莞一夏”莫家拳公益培训班61场,青少年参与人次为1630。开展“拳脉童心·人物志”莫家拳传承故事讲述培训、讲座,让青少年直观感受莫家拳文化底蕴,推动桥头非遗在年轻群体中的活态传承。


成果集中展示
优秀作品绽放精彩
结合教育管理中心策划“莞一夏”2025年东莞市桥头镇公益培训(美术类)作品展,充分展示青少年在暑假期间的学习成果和体验。同时,通过在“莞一夏”美育成果中筛选国家级非遗项目莫家拳《拳动少年》、舞蹈《小城夏天》及戏剧《离开雷锋的日子》等节目及6个展览作品报送至市文化馆,其中美术及书法4个作品《传承莫家拳》《黄帝海外对联》《校园小乐队》《寻迹桥头》入选“莞一夏”2025年东莞青少年艺术季成果展览,展现桥头青少年“莞一夏”的艺术教育成效。

↑
《校园小乐队》
儿童组-李钊恩
指导老师:赖树旭

↑
《传承莫家拳》
儿童组-龙钰菲
指导老师:赖树旭

↑
《黄帝海外对联》
青年组-廖文哲
指导老师:廖树高

↑
《寻迹桥头》
少年组-樊海燕
指导老师:李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