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松山湖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开展校园周边交通整治,进一步提高路网运行效率。自3月底开始,松山湖开展松山湖第三小学、第一初级中学、清澜山学校周边的交通整治项目,7月正式完工。9月1日开学当天早上7时许,记者来到其中一处治堵点——松山湖中心小学门口,现场探访治堵成果,发现交通拥堵情况明显改善,切实提升了师生及周边居民出行环境。
△大学路和新竹路相交红绿灯路口航拍
现场:高峰期车辆排队有序通行
7时20分,记者来到大学路和新竹路相交的红绿灯路口排队调头,约在调头车道等候10分钟,随后到达学校门口。7时20分—7时50分,学校门口排队送孩子上学的家长车辆有序排队,短暂停留后快速驶离。其间不乏骑电动车送孩子的家长,电动车自觉集中在校门口专属区域短暂停留。
7时50分以后,学校正门口和侧门均已基本恢复通畅交通,无车辆排队、拥堵。
据学校介绍,校园周边交通早高峰时段为7时15分—7时45分,8点以后已基本恢复通畅。
△学校萌学园地下停车场对出路口限时打开隔离栏,方便车辆高效进出
市民:明显感觉更通畅,通行时间缩短
8时05分,记者采访刚刚送完孩子准备骑电动车驶离学校的家长罗先生,他向记者表示,学校周边治堵的成果还是非常突出的:“孩子刚刚上一年级,之前听朋友说这边会堵车,自己在附近上班也知道,通勤高峰期这边会堵一点。但是头两天来学校报到和今天上学都很顺畅,明显感觉通行效率提高了,缩短了通行时间。”
随后,记者采访在附近上班的张女士,其表示,前些年通行没那么顺畅,为了节省通勤时间,她甚至买了电动车上下班。但发现近年来该路段没那么拥堵后,又可以开车上下班:“特别是遇到天气很冷或很热、下雨天,还是开车更方便。没那么堵,现在我更愿意开车上下班。”
张女士还补充说:“以前掉头可能要等半小时,现在1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学校门口设专属大巴停车区,规范停车和管理
治理:多方合力,5项优化通行措施全方位升级治堵
针对实际拥堵情况和群众出行需求,该行动的发起、统筹部门松山湖“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介绍了相关整治措施,措施主要从5个方面形成合力,全面优化通行,升级治堵。
在城管部门的协作下,打开新竹路学校萌学园地下车库入口处中央隔离栏,上学7:00-8:00、放学16:30-18:00,允许南往北入地库车辆直接左转进入(无须前行1公里在康庄路口掉头),其余时间封闭;开放学校南门左侧停车场供公共校车(接送多个学校的校车停靠,下课后前往其他学校)停靠,减少公共校车对路侧停车区的占用;交管大队优化大学路-环湖路路口信号灯设置,根据上下学时段的交通流量,调整信号灯配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在学校上下课高峰期对育星路进行临时交通管制,实行单向行驶有效缓解路段拥堵;增加学校南门接送区长度,以容纳更多接送停靠车辆。增加早高峰接送义工人手、交通执法人员参与交通疏导工作,引导学生和家长遵守交通规则,做到即停即走,以提高接送轮转效率。
△学校萌学园地下停车场对出路口限时打开隔离栏示意图
另外,相关职能部门长期在校内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通过家长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和文明出行理念。利用学校公众号、班级群等渠道,提前发布上下学时段的交通提示信息,引导家长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和方式。
松山湖“百千万工程”指挥办表示,未来,将根据该校周边交通实际情况和需求,适时进一步提升、优化治堵措施,经实践检验,好的措施将保留下来,形成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