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造”凸显“大成效”,东莞镇街(园区)出招治堵效果明显
东莞+ 2025-09-01 20:43:54

今年以来,东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多措并举,在多个镇街精准施策,通过实施交通整治,为学生、家长及市民营造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

学生和家长们的出行体验是否改善?此前的交通难题是否得到解决?带着这些问题,9月1日,记者分别前往松山湖、横沥、茶山等地,实地探访学校周边道路情况。走访中发现,曾经的拥堵乱象已不复存在或者大大改善,取而代之的是井然有序的道路。

横沥:破解“接送难”,家长省心了

新学期如期而至,横沥各中小学和幼儿园再度洋溢起欢声笑语。9月1日开学第一天,不少送学家长惊喜地发现,横沥实验学校、横沥镇中心小学等学校周边道路变得通畅了许多——“校门口的路,好走了!”

这一积极变化,正是横沥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扎实推进“五项民生微改革”,聚焦群众“接送难”痛点,扎实推进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微整治的生动实践。为系统性破解拥堵难题,横沥镇“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整合多方资源,联动中交华南(东莞)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专业力量,共同推动横沥中心小学与实验学校周边交通整治项目落地见效。

整治过程中,横沥镇“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统筹协调交通、交警、教育管理中心、学校、经济发展局、属地村委会及施工单位等,通过深入调研和多轮会商,精准排查各校周边拥堵根源,“一校一策”量身定制整治方案。

针对横沥中心小学正门所在的康乐路主干道车流量大、缺乏临时停车位、关键路口无信号灯等问题,此次整治精准发力,在康乐路与康和路交叉口科学设置L型信号灯,有效规范车辆通行秩序,显著提升路口通行效率。

对于横沥实验学校周边道路狭窄、接送车辆密集、社会车辆违规占用校车停靠点、后门校车转弯难等复杂状况,多措并举进行综合治理:在校门口金龙路安装违停抓拍设备,加强执法监管;在关键交叉口施划网格线、增设违停抓拍与禁停标志,杜绝乱停乱放;优化后门转角绿化导流岛,拓宽路面,提升车辆通行能力;并在部分路段加设护栏、栅栏,设立专用通道,全力保障校车优先顺畅通行。

“整体行车路线顺畅多了,接送孩子比以往省心不少。”横沥实验学校学生家长汪女士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开学首日,两项整治项目的成效已初步显现,目前两所学校交通综合整治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硬件安装已全面完成。

接下来,横沥镇将继续跟踪评估整治效果,动态优化校园周边交通组织,全力营造更安全、有序、畅通的出行环境,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家门口的变化”中不断提升。

松山湖:“以前掉头要半小时,现在缩短到10分钟”

松山湖中心小学是松山湖园区规模最大的小学,1-6年级共4400多名学生。近年来,该校上下学期间,学校门口及周边道路交通严重拥堵,给学生、家长及路过的市民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为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去年9月底,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现场调研,采取5项优化通行措施,全面升级治堵。

据介绍,松山湖团泊洼“百千万工程”援建项目总投入380万元,聚焦校园周边交通痛点,治理2个拥堵节点、建设3条独立非机动车道。项目改造前,3所学校周边多条道路存在“机非混行”“高峰拥堵”等突出问题。

9月1日早上,记者来到松山湖中心小学门口,现场探访治堵成果。7时20分,记者来到大学路和新竹路相交的红绿灯路口排队调头,约在调头车道等候10分钟,随后到达学校门口。7时20分—7时50分,学校门口排队送孩子上学的家长车辆有序排队,短暂停留后快速驶离,其间不乏骑电动车送孩子的家长,电动车自觉集中在校门口专属区域短暂停留。7时50分以后,学校正门口和侧门均已基本恢复通畅交通,无车辆排队、拥堵。

据学校介绍,校园周边交通早高峰时段为7时15分—7时45分,8时以后已基本恢复通畅。

8时05分,记者采访刚刚送完孩子准备骑电动车驶离学校的家长罗先生,他向记者表达了自己对于学校周边治堵的感言,认为成果非常突出:“孩子刚刚上一年级,自己了解过,这里高峰期时段相对会堵一点,但这几天来学校都很顺畅。”

随后,记者采访在附近上班的张女士,她表示,前些年通行没那么顺畅,为了节省通勤时间,她甚至特别买了电动车上下班,但发现近年来该路段没那么拥堵后又恢复开车上下班:“特别是遇到天气很冷或很热、下雨天,还是开车更方便,没那么堵,现在我更愿意开车上下班。”张女士还补充说明:“以前掉头可能要等半小时,现在缩短到10分钟左右了!”

茶山:央企助力“拓宽”学子上学路

茶山镇第三小学作为镇内重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现有学生约3000人,校车22车次。其周边的主干道红峰路不仅是茶山镇通往生态园月湖路、石排镇的交通要道,更是南社村火车路涵洞口车流、村民出入车流、茶南路汇入车流,以及周边新华学校、新华幼儿园与茶山三小上下学车流的交会点。道路狭窄叠加多方车流、人流汇聚,此前,每逢早高峰,这里便堵得水泄不通,交通难题一直困扰着学生和家长。

如今,随着交通微改造项目的落地,茶山三小周边道路面貌焕然一新。清晰的可跨越车道分界线引导车辆有序变道,人行横道线、车行道物理隔离桩像一道道“安全指引”,将拓宽后的道路梳理得井井有条。人行横道中间的安全岛面积明显扩大,几名家长正带着孩子在安全岛内等候过马路,不用再担心被车流裹挟。

记者还发现,针对行人与非机动车通行需求,学校正门一侧新建了硬底化人行道,方便学生和家长等候;靠近校门处增设的人行景观护栏,不仅在外观上采用红棕色设计,尽显古色古香,功能上还设置了多个移动推栏门,便于高峰期开启供学生上下校车,既实现了人车分离,又拓宽了接送区范围,既安全、又灵活。

实打实的改造换来了看得见的成效。“此前学校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家长和学生对交通改善的满意度高达99%。”茶山三小校长童春梅欣慰地说。他介绍,上学、放学高峰期,拥堵长度从200米缩短至50米,接送通行时间从45分钟压缩至10-20分钟,道路通行效率大大提升。

“交通好了些,安全了很多。”学生家长陈先生坦言。缪小姐也表示:“现在说实话确实是改善好多,大家通行都很方便。”另一位家长陈小姐则认为:“秩序会好一点,学生也安全,家长接送也方便。”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协同发力。据悉,该项目是茶山镇充分借助央企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契机,由镇“百千万工程”分指挥办组织交通、交警、学校、南社村等多方协同作战,联合中铁(广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推进的交通微改造项目,也是央企助力茶山建设的首个完工项目。

文字:叶可欣 袁健斌 冯静 图片:镇街供图 编辑: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