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纪念馆序厅,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巨型浮雕上,百余位战士的坚毅面容在红砂岩上永远定格。阳光透过门缝,为浮雕镀上一层金边,照亮展柜中一件打满补丁的军装。军装上,血迹被氧化成深褐色,承载着历史的痕迹。
1943年,东江纵队的年轻战士们用土制作手榴弹对抗钢枪铁炮,将“活下去”与“打下去”写成最悲壮的青春命题。战士们的家书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对脚下这片土地深沉的爱。战士们大多不过二十出头,有的甚至只有几十岁。他们在枪林弹雨中成长,用简陋的武器和坚定的意志,在华南大地上筑起一道抗日的钢铁长城。
陈列厅中的一件件实物静静诉说着往事;报纸上的油墨依旧清晰,记载着当年反扫荡的胜利;玻璃柜中的抗日胸章,金属的表面生出铜绿,但也难以掩盖五角星的锋芒;展墙上一幅幅黑白斑驳的照片,记录战士们的面貌,虽然身着粗布军装,却掩盖不住眉宇间的坚毅。
当年的东莞,是活跃的战地之一。屋内的油灯下,游击队员们在粗糙的草纸上勾画作战计划;荔枝林深处,他们秘密传递情报,酝酿一次次出其不意的袭击。如今,东莞这片土地早已焕然一新,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但那份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精神,依旧在这座城市的血脉中流淌。从“世界工厂”到“制造之城”再到如今的“创新之城”,东莞的蜕变恰似一场无声的接力——前辈们用鲜血换来和平,我们新一代的青年们就要用智慧和汗水铸就繁荣。
东莞抗日根据地旧址前,围满了从世界各地来的游客,不同肤色的参观者不约而同地屏住了呼吸,这方凝聚着战火和信仰的空间里,人类对和平的向往超越了语言的隔阂。
尾厅,我们自发来到电子屏献上了电子鲜花。抬头,结束语令人感慨万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江纵队广大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回顾东江纵队抗战的光辉历史,就是要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奋斗。
作者:东城朝盛学校初中部 初二 3班 黄宣瑗;指导老师:冯匡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