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塘厦中学 柳皓萱《苔痕上的足迹》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8-30 12:42:02

我曾试图重走一条路。地图上它被标注为“东纵路”,红色虚线穿过岭南丘陵,像一道尚未愈合的伤痕。

晨雾未散时进山。沥青路面是后来铺的,平整得让人失落。偶尔有摩托车载着农产品呼啸而过,很快又归于寂静。只有两旁疯长的蕨类植物和野杜鹃,还在固执地生长着七十年前的绿。 转过第三个弯道时,我离开了主路。一条小径蛇形向下,被杂草半掩着。这才是我想走的路——那些年的人们,走的定是这样的路。

苔痕是时间的另一种书写。在这人迹罕至处,它们厚厚地覆盖着每一块石头,柔软而坚韧。我蹲下身,指尖触到一片特别厚重的苔藓,底下似乎藏着什么。轻轻拨开,是一个模糊的刻痕:“1945.3.17”。日期下面,是一颗五角星,刻得很深,像是要用尽全身力气。忽然明白,我寻找的从来不是路本身。

继续往下走,河谷深处现出一座石桥。桥身半塌,藤蔓从裂缝中垂落,在水面上写满绿色的诗。对岸有棵老樟树,树干中空,却依然枝繁叶茂。树下散落着几块石头,摆成坐席的模样。闭上眼睛,仿佛听见有人在轻声说话:“等胜利了,我要回去盖间学堂。”他们后来回去了吗?或许有,或许没有。历史只记录宏大的叙事,却把最真实的情感留给山河保管。在山腰的观景台,我遇到一位老人。他指着远处的山谷:“那年我十岁,给他们带过路。他们问我怕不怕死,我说怕。他们笑了,说他们也怕。”老人用竹杖敲敲地面,“可是害怕的人,偏偏做了最勇敢的事。”

下山时已是黄昏。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我踩着自己的影子往前走,忽然觉得自己也成了历史的一个逗号。最后的发现是在溪边。一块扁平的石头上,刻着棋盘。旁边散落着几颗磨圆的石子,像是未完的棋局。我拾起一颗白石子,温润如玉。也许某个年轻的战士曾在这里下棋,等待下一步的命令,而命令永远没有到来。

重走东纵路,原来不是要走得多远,而是要蹲下来,触摸那些被苔藓覆盖的记忆。那些年轻的生命早已化作春泥,但他们留下的勇气,却像苔藓一样,在每一个潮湿的角落里悄悄生长。

离山时回望,暮色中的山路如一根细线,缝补着过去与现在。我知道,明天苔藓又会覆盖今天的脚印,但总有人会再来寻找——因为我们寻找的不是路,而是路尽头那个从未老去的春天。

作者:东莞市塘厦中学 高二 27班 柳皓萱;指导老师:崔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