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位于东莞南端,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作为常住人口超80万、GDP过千亿的产业重镇,在区域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2015年,长安镇人大被选定为“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十年来,充分发挥“立法直通车”作用,立足湾区发展大格局,不断探索、扎实推进,为基层群众、各类企业和各界人士表达立法诉求、反映社情民意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平台和载体,切实做好“民意收集站”,贡献有价值的“东莞声音”。
截至目前,累计完成124部省级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工作,上报意见建议55条,其中6条被成功采纳。
整合莞港澳元素 全面延伸立法触角
在长安镇智慧大厦,办理业务的市民络绎不绝。走进大厦4楼,是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墙壁上,悬挂着“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牌匾,这是东莞唯一的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
林思翘是在长安创业的香港青年,2024年,他成为一名立法信息员,积极动员香港同乡、公司同事、身边人参与立法意见建议收集工作。
“目前,我们已经构建起‘律师事务所+社区+企业+港澳代表’的复合型信息员队伍。”长安镇人大办有关负责人介绍,长安镇已发展信息员69名,专业律师、幼儿园园长、公安民警、科研人员、企业高管、工厂老板、港澳代表等都成了立法信息员,触角延伸至生产一线和村(社区)。
经过不断实践,长安镇形成了以基层立法点为主阵地,国智(东莞)律所、乌沙社区、美泰玩具厂三大立法联络单位为支点,“1+1+4+1”的立法联系立体化架构,既有力保证了党政引领,又实现了专业力量与民意收集的有机融合,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其中,15名社区法律顾问、14名法学会律师组成“本地智库”,凭借专业法律素养提供立法咨询与论证支撑。15名镇人大代表联动15名社区联络员化身一线群众的 “民意直通车”,常态化走访收集原汁原味的民生诉求;10名港澳企业及协会代表则以熟悉湾区规则的优势,架起连通港澳的 “立法连心桥”,助力法规更好衔接港澳实际。
在长安镇人大看来,这种“本地智库+一线群众+港澳代表”组合,深度整合本土资源与港澳元素,体现了立法联系点工作的专业性、群众性和湾区特色。“不仅实现了人才队伍的多元互补,更让基层立法工作在汇聚民智、衔接湾区中形成了独特优势。”
健全“全链条”机制 实现双向高效转化
在省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指导下,长安镇人大健全基层立法联系点“全链条”工作机制,制定工作制度,从收文到归档,建立“八步工作法”标准化流程,实现立法意见建议征集的规范化“闭环管理”。
征询前,通过律师、专家或者“法律明白人”解读法规草案内容,将“法言法语”转化为“民言民语”,当好“解说员”。
征询后,对群众“原汁原味”的诉求和呼声进行合理归纳整理,转化为符合立法需要的“社情民意”,当好“报送员”,从而实现民意收集的“双向转化”。
长安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在东莞镇域版图中,战略地位突出。法治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特殊性。推进“省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长安镇注重点站融合,构建起“阵地延伸+站点接待+代表走访”的立体化意见征集渠道。
在阵地延伸上,“立足一点、辐射全镇”,将省基层立法联系点与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15个社区代表联络站融合共建,推动点站资源共享、工作融合。
在横向覆盖上,1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同步开启“每月固定接待日+法规解读专场”模式,将立法信息采集和法规宣传纳入代表接访履职固定议题,既常态化接待选民反映诉求,又结合草案内容开展“面对面”解读,引导群众从“被动表达”转向 “主动建言”,让意见征集与普法宣传形成良性互动。
在纵向联动上,将全镇人大代表按区域划分15个活动小组,推行“季度专题走访+动态跟踪调研”机制。围绕民生热点、产业发展等立法方向,深入农村、社区和企业,通过与群众拉家常、跟企业聊需求,捕捉第一手立法建议,为意见的有效性筑牢根基。
“通过三维渠道的协同发力,实现立法意见从群众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闭环流转,让每一条建议都承载着最真实的基层声音。”长安镇人大有关负责人表示。
彰显“湾区”特色 强化示范引领效应
“扶持政策优惠除了给予初创企业的港澳青年,还应拓宽至在限期内尚未享受扶持政策,但再创业的港澳青年。”
2024年4月11日,长安智慧大厦4楼,一场面向港澳代表的立法调研座谈会召开,长安镇人大代表邓佩琪提出立法意见。
“部分医院及诊所系统未能自动识别港人回乡证”“两地征信系统尚未实施互通”“是否应该加上‘逐步推动双向认可清单的建立’”……这些立法意见建议,经由长安基层立法联系点整理归纳后,“直达”省人大常委会,成为立法中的重要参考。
长安是产业重镇、制造名镇,也是港澳台商投资最活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这既为立法调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其自身在立法工作中有着提出意见建议的现实需求。
为收集接地气的“金点子”,长安镇筑牢产业链条,依托联络单位长安美泰玩具厂,将立法触角延伸至产业链企业生产一线,重点收集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涉及法律、法规的难点、疑点问题,形成高质量的立法意见。
畅通港澳民意,架起“直通桥梁”。为更好地服务港澳企业,直接倾听港澳同胞的声音,增设了由10名港澳企业和协会代表组成的“特色队伍”。
近年来,组织众多在莞就业创业的港澳人士,围绕《广东省促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就业创业条例》《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等重要法规积极发声。
其中,在《广东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粤港澳大湾区专项立法计划(2024-2027年)》法规项目征集过程中,提出的关于气象合作、商事调解方面的意见建议被吸收采纳。
十年来,长安基层立法联系点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听取更多“接地气”的诉求、反映更多“原汁原味”的声音,使立法更好体现民情民意、汇聚民智民力、回应民需民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