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特别有意思的书——《古文观止有意思》。书中从《史记》《战国策》等经典典籍里精选了许多历史故事,读来既长知识又觉生动。其中,《曹刿论战》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这个故事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的是齐国攻打鲁国时,鲁庄公准备迎战,平民曹刿却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主动求见庄公,想要参与战事谋划。面对曹刿“何以战”的追问,庄公先是提出以衣食分人、以诚信祭祀鬼神,都被曹刿一一否定——前者是“小惠未遍”,后者是“小信未孚”,都不足以凝聚民心、赢得战争。直到庄公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才认可这是“忠之属也”,认为这才是能让百姓信服的根本,足以支撑鲁国一战,并主动请求随军作战。
战场上的曹刿更显智慧。两军在长勺对垒时,庄公刚要击鼓进军,曹刿坚持“未可”,直到齐军三次击鼓、士气耗尽,才下令出击,一举击溃齐军;齐军逃跑时,庄公想立刻追击,曹刿又拦住他,亲自下车查看齐军车辙,登车眺望其旗帜,确认辙乱旗靡、无埋伏后才下令追击,最终大获全胜。战后,曹刿解释取胜之道:“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又道大国难测,需察明虚实再追击——这番话既显军事谋略,又见谨慎周全。
读完这个故事,曹刿的形象在我心中愈发清晰:他虽非权贵,却心系国家安危,敢于在危难时挺身而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这让我想起2020年疫情来袭时,千千万万个医护人员,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奔赴抗疫一线,争分夺秒救治患者,不就是这种担当最动人的模样吗?他不盲从权威,用“忠之属也”点出民心才是战争根本,是独立思考的清醒;他在战场上沉着冷静,既懂把握战机,又能谨慎避险,是临事不乱的智慧——这让我想起2024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樊振东的表现。当时他对阵日本选手张本智和,开局就连丢两局陷入被动,可他没慌着猛冲猛打,反而通过换战袍调整状态,到了关键的决胜局,他顶住压力果断发力,最终4:3逆转取胜。樊振东在逆势中稳住节奏、伺机突破的沉着,和曹刿“彼竭我盈”才出击的智慧,真是异曲同工。
遇事有担当,思考有深度,行事有分寸,或许就是曹刿给今天的我们最珍贵的启示。
作者:东莞市东华小学(生态园校区) 五年级 13班 张洪睿;指导老师:陈寄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