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悄然停靠,巍峨的东江纵队纪念馆矗立眼前。蝉鸣穿叶,如低回的英雄赞歌,在青山翠树间回荡。我们肃立在东江纵队纪念馆前,仰望那段烽火岁月。“1940年秋,抗日游击队就在这里扎根。”研学老师指着一棵高大的荔枝树,轻声说道:“伸手摸摸它的树干吧。”我伸手触摸,树皮青绿,纹路深浅不一,每一处凸起,仿佛都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荔枝鞋,革命路
“这是东纵小战士穿过的草鞋。”老师轻声说。战士们山中行军,草鞋易破,后来发现用荔枝树皮纤维编鞋更耐磨。山间泥地里,至今还留着他们跋涉的足迹。我低头看脚上的新运动鞋,心中涌起波澜。眼前仿佛浮现出战士们穿行林间、英勇作战的身影。原来,我们今天脚下的坦途,正是他们用草鞋一步步踏出的征程。
桐油灯,指明路
展柜中,一盏乌黑的油灯静默如诉。“那年头,百姓点油灯,富人才有电灯。”老师讲述:“当年,司令员曾借这盏微光,彻夜拟定作战方案。灯油耗尽,便倚借月光继续书写。”我轻触窗台,凉意渗入指尖。遥想那个夜晚,月光下,唯有窗外荔枝树静静陪伴。原来再微弱的光芒,也能照亮前路、点燃希望。
密码本,生命本
一台老式发报机前,老师解释道:“东纵战士用它传递情报。‘敌人进山’是三短两长,‘粮食送达’是两短三长。”她说起通讯员阿明,在危急关头吞下电码本,用生命守护了部队的秘密。这时,我仿佛听见滴答的电波声穿越时空,传递着东纵战士们的忠诚与勇气。原来再严酷的考验,也摧不垮坚定的信念。
穿过历史烟云,东纵精神如荔枝树一般扎根在这片土地,硕果累累、生生不息。东纵精神如灯塔照亮前路,如火炬传递信念。
作为新时代中学生,我们肩负民族复兴的使命,应以他们为榜样,不怕困难、勇于拼搏、坚韧不拔。我们要传承这份坚韧与忠诚,将红色基因融入青春的血脉。
离别时分,我在荔枝树下驻足,许下一个青春的约定:待来年荔枝红透,定再归来,仰望英雄的模样,诉说祖国的春天。
作者:东莞市翰林实验学校初中部 初一 3班 吴铭浩;指导老师:李爱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