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塘厦中学 熊月英《独走东纵路》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8-30 10:15:03

那是个周末的午后,手机地图上一个不起眼的标记,引起了我的注意——“东纵路遗址”。我抬眼望向窗外,窗外阳光正好,我忽然生出一种冲动:去看看。穿过最后一片新建的住宅区,喧嚣,突然被甩在身后。一条窄旧的土路蜿蜒进墨绿的荔枝林,蝉鸣如雨般洒落,路的入口处,一块斑驳的石碑上刻着三个字:东纵路。

一开始我只是好奇,我踩着碎石往前走,两旁是茂密的灌木丛。阳光透过叶隙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条路比想象中要陡,走了不到十分钟,我已经开始喘气。

就在准备折返时,我脚下突然一滑,慌忙中抓住路边的一块岩石,才稳住身子。定睛一看,原来那块被磨得光滑的岩石上,竟然刻着字——“北上抗日,保家卫国”。字迹虽然歪歪扭扭,却深深嵌入石中,嵌入我的心中。

我的心突然静下来。

继续往前走,我开始注意到更多细节:石缝中锈蚀的金属片,路边人工堆砌的石堆树干上,树干上模糊的刻痕,这些不起眼的印记,忽然都有了生命。我蹲下身,用手指轻轻触摸那些刻痕,仿佛能触碰到另一个时代的温度。

山路一转,出现了一处相对平坦的开阔地。资料上说,这里曾是东纵战士的临时驻地,现在只剩下几块散落的基石,掩映在野花丛中。我坐在一块石头上,闭上眼睛,风声穿过树林,仿佛带来了遥远的回响——年轻战士的低语,行军的脚步声,警惕的哨声。最让我震惊的是山顶处的一棵老榕树。树干要三个人才能合抱,枝桠如伞盖般伸向天空,树下立着一个小木牌,上面写着“稍息树遗址”。我忽然明白,当年就是这样的树,见证了多少生死相托的瞬间。

我上网搜索后,知道了东江纵队,全称叫“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于1943年12月2日。今年正好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回到家。我与妈妈分享了这一天的所见所闻。我知道,当历史照进现实时,青春就会对话信仰。

作者:东莞市塘厦中学 高一 16班 熊月英;指导老师:崔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