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大营救主要路线首度全面呈现
东莞+ 2025-08-29 22:35:20

1944年5月8日,在东莞黄江,梅塘战斗打响,东江纵队浴血苦战,化危为机,毙、伤敌近100人。

历史烟云流转,80多年后的今天,在距离梅塘战斗发生地1000米左右的黄牛埔美术馆,“烽火文澜——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专题展开幕。“我就是黄江镇梅塘人,这次来看展,感触很深。”东莞市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会长陈小梅说。

走进展厅,一张由广东省政协与广东省地图院联合制作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路线图”引人注目。此为首次系统披露大营救路线研究的最新成果,完整勾勒出东、中、西及个别营救路线的行动路径,包括水路、陆路、公路和铁路等重要节点和详细路线。如,充实了香港、澳门至台山东滘口、广州湾(今湛江市)等西线转移史实,使观众能够直观而清晰地了解大营救的全貌。

据悉,本次展览在广州、江门、东莞三地同时联展,通过丰富翔实的展陈、珍贵的文物,生动再现了发生在1942年前后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历史,被列入广东省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要活动清单。

展览特设“政协印记”展区,生动展现了与大营救紧密相关的100多位关键人物的主要资料。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届省级以上政协委员中,曾参与组织领导大营救及被营救的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共有59人,包括全国政协领导4人、全国政协委员29人、省级政协领导19人、其他省级政协委员7人。其中,历任广东省政协领导多达12人。

展厅中,“东纵老战士王国华勋章”引人驻足。据了解,王国华是东莞人,1943年在东莞大岭山参加对日游击战,1944年加入东江纵队,曾任东江纵队司令部电台报务员。

历史从未远去。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先辈的热血和信念。陈小梅说,在文化名人大营救过程中,东纵战士做了很多事,付出了很多,很辛苦。她希望更多人过来观展,了解并铭记这段历史。

文字:付碧强 图片:付碧强 编辑: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