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东江纵队”,是在语文课上。那时它对我而言,只是课本上一行需要背诵的词语。直到那个周末,爸爸妈妈带我走进大岭山东江纵队纪念馆,这段历史在我眼前缓缓铺展、晕染开鲜活的色彩。
馆内静谧庄严,柔和的灯光倾泻在长廊两侧的照片墙上。我仔细读着介绍的文字,那些文字仿佛有了生命,让我看到了当年的烽火,听到了战士们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正当我沉浸其中,爸爸在一个展柜前停下,朝我招手:“快来!这张照片里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我小跑上前,展柜内放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边角微微卷曲,像一片被时光珍藏的银杏叶。爸爸指着照片中一位年轻战士说:“你看,他的眼睛好像在说话。”我踮起脚尖,仿佛看见他背着步枪,敏捷地穿梭在茂密林间,听见他和战友们压低声音讨论战术,甚至能想象他们在战斗间隙,倚着树干擦拭枪支时专注的神情。
爸爸轻声讲述:“东江纵队是抗战时期活跃在咱们广东的抗日队伍。那时候条件苦啊,战士们用竹筒装火药,用芭蕉叶当雨衣。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仍然坚持与日军作战,守护老百姓。”我的心被深深触动。原来,历史不是遥远的过往,而是由一个个有血有肉、怀揣信念的人用生命书写的故事。
离开前,我再次来到那张老照片前。在柔和的灯光下,我轻声说了句“谢谢”。就在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我仿佛看见照片里的叔叔朝我眨了眨眼睛。那一刻,我清楚地听见自己“咚咚、咚咚”的心跳声,那么响亮,那么有力。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忽然明白,他守护的不仅是脚下的土地,更是一种信念、一份希望。如今这片土地上高楼林立,书声琅琅,正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换来的。
走出纪念馆,夕阳正好。我在心里许下诺言:我会记住照片里叔叔的眼神,记住这份心灵的触动。我要好好学习,让东纵精神在我身上延续。因为我知道,对英雄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好的感恩是行动。这一刻,我真正触摸到了历史心跳,那一声声强劲而有力的跳动,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作者: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一小学 四年级 3班 周亮臣;指导老师:陈嘉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