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塘厦中学 邓博文《穿越时空的青春思考》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8-29 22:14:50

清晨六点半,闹钟划破假期的宁静。我揉着睡眼,对这次“重走东纵路”的活动并不期待——不过是又一次形式主义的爱国主义教育罢了。然而,当我踏上那辆满载同龄人的大巴车时,还不知这将是一次触及灵魂的旅程。

纪念馆里的实物比教科书更有说服力。生锈的军用水壶上凹凸的弹痕,泛黄家书中颤抖的字迹:“母亲,儿一切安好,勿念。”最让我驻足的是展柜里一双磨穿了底的草鞋。讲解员说,这双鞋的主人年仅十七岁,与我们相仿的年纪,却已经穿梭在枪林弹雨中。我凝视着那些磨损的草绳,突然意识到:历史不是冰冷的知识点,而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命编织的壮歌。

午后的山路考验着每个人的意志。烈日当空,汗水浸透了崭新的军训服。就在我快要放弃时,看到了路标上刻着的字:“东纵战士急行军路线,每日60公里”。六十公里!我们才走了不到五公里就已经气喘吁吁。那一刻,所有的抱怨都化作了沉默。山风穿过松林,我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回响——那是年轻战士们坚定的脚步声,是他们负重前行的喘息声。

纪念碑前的宣誓仪式上,我郑重地举起右拳。不再觉得这是形式主义的表演,而是与历史对话的仪式。当誓言在青山间回荡,我突然理解了“重走”的意义——不是简单地复制一段路程,而是在心灵上完成一次对接,让历史的火炬传递到我们手中。

返程的车上,没有人玩手机。大家静静地望着窗外的青山绿水,那些曾经洒满热血的土地,如今开满了鲜花。我忽然明白:最好的纪念不是重复历史,而是创造新的历史。我们这代人或许不需要浴血奋战,但同样需要在自己的“战场”上坚守——在知识的海洋里破浪,在科技的赛道上奔跑,在文化的传承中创新。

当夕阳洒满归途,我在日记本上写下:历史从未远去,它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重走东纵路,让我找到了青春的坐标系——既要仰望先辈留下的星空,更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作者:东莞市塘厦中学 高二 22班 邓博文;指导老师:崔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