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虎门镇北栅小学 陆琦琦《无名的草鞋》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8-29 21:32:2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鞋,有的漂亮,有的舒适。可我今天要说的这双鞋,既不舒适,也不漂亮,却藏着最动人的故事。

那是一双快磨散架的草鞋,鞋底薄得像张纸片,断了的草绳用麻线随便捆着,鞋缝里还卡着干硬的黑泥。它安安静静地躺在大岭山东江纵队纪念馆的展柜里。

“这是小交通员穿过的草鞋,”讲解员告诉我们,“他们大多才十四五岁,好多人牺牲时,连名字都没留下呢。”

1941年6月的一天,大雨像瓢泼一样,把大岭山浇成了烂泥潭。四百多个日本兵凶巴巴地扑向百花洞村,想借着坏天气偷偷围剿我们的队伍。情况特别紧急,得赶紧把消息传给上级。游击队员们埋伏在湿淋淋的草丛里,商量了一小会儿,决定让小交通员阿坤去送情报。他要把情报送到五里外的指挥所。

14岁的阿坤把草鞋绳系了又系,在泥里深一脚浅一脚地挪。黄泥浆像要把鞋底吞掉似的,他每走一步都像在拔沉重的萝卜。怀里的油纸包紧紧贴着胸口,里面裹着游击队员们画的埋伏图,那是比命还重要的东西。

突然,阿坤觉得脚上一松,草鞋又被泥浆拽掉了。“这样太耽误时间了!”阿坤抹了把脸上的泥水,心里急得像火烧,“还有三里路呢!”他咬了咬牙,干脆把另一只草鞋也脱了,用绳子捆起来系在腰上,光着脚往前冲。

没了草鞋拖累,阿坤走得快多了。可脚底板没了保护,石头和荆棘很快就把它划得鲜血直流。血混着雨水,把黄土染成了暗红色。每走一步都疼得像针扎,可阿坤不敢停——现在,没有什么比送情报更重要。

五里的山路,那天走得格外长。当阿坤终于扑到指挥所时,他已经成了个泥人儿。脚板被雨水泡得发白,伤口肿得老高,而那两只草鞋,早就不知道丢在哪儿了。指挥所的叔叔赶紧给他清理伤口,还找了双新编的草鞋给他穿上。

三个月后,阿坤在送信的路上遇到了日军扫荡。为了把敌人引开,保护其他同志,他故意朝着反方向的山坡跑。一颗子弹穿透了他的脊背,少年的背上开出了几朵鲜红的小花,他的身子像片叶子似的轻轻坠入草丛,再也没有起来。

展柜里那双磨得快要散架的草鞋,是后来战友们在泥里一点点找回来的。

阿坤这个名字,并没有刻在纪念馆的墙上。就像那些连名字都没留下的草鞋主人一样,他们早就把自己的名字融进了祖国的山河里,变成了春天的花、秋天的果,变成了我们脚下稳稳的土地。

作者:东莞市虎门镇北栅小学 四年级 5班 陆琦琦;指导老师:艾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