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翰林实验学校初中部 高雅《追寻东纵足迹,让红色基因在青春里发芽》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8-29 21:30:33

走进东莞东江纵队纪念馆,本以为会是一次寻常的参观,直到展柜里那把裹着岁月锈迹的步枪,猝不及防撞进我的视线——枪身斑驳如老树皮,枪托上深浅不一的凹痕似一枚枚未加雕琢的勋章,瞬间让我原本懒散的脚步顿在原地。

讲解员指着展柜里的枪身,声音里带着敬意:“这是东纵战士的‘老伙计’,枪托上的每道凹痕,都是他们在山林中与日寇搏斗的见证。”深情的讲解让我仿佛看到:烽火连天、硝烟弥漫中,年轻的战士怒目圆睁,正手握钢枪,冲入凶残的敌群。

“嘀嘀——”智能手表的地铁预定提醒声将我从想象中拉回。看着屏幕上跳动的路标,我突然意识到:从崎岖的山间小路到便捷的轨道交通,从隐蔽的交通线到高效的“一小时生活圈”,这座城市的变迁里,藏着多少东纵人当年对和平生活的期盼啊!

走进“秘密交通线”展区、走进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无不在瞬间把人拉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但最让我心头一热的,是“时空对话”展区。左边展柜里,一页泛黄的手稿静静躺着,上面是东纵战士写下的心愿:“要让后代过好日子”。字迹虽有些褪色,却透着沉甸甸的坚定。右边的展板上,一张张鲜活的照片定格着当下的故事——工程师在实验室里专注调试东莞智造的芯片;消防员浑身湿透,在暴雨中抱着获救的孩童奋力奔跑。原来“红色基因”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它还是科研人员攻克技术难题的执着,是危急时刻逆行者毫不犹豫冲锋的勇气,也是我们在课堂上为了梦想全力以赴的模样……

走出纪念馆,抬头望见高楼大厦间闪烁的霓虹,我忽然明白:东纵的足迹从未消失,它化作了纵横交错的道路和拔地而起的高楼,化作了“世界工厂”的举世威名,更化作了这座城市奋进的精神密码。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传承红色基因不需要豪言壮语。它就在我们认真听讲的每一堂课里,在我们积极参与的每一次活动里,在我们为理想付出的每一分努力中。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使红色基因在青春里生根发芽,绽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最美花朵!

作者:东莞市翰林实验学校初中部 初二 9班 高雅;指导老师:李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