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穗丰年水道入选广东“最美河湖”
东莞+ 2025-08-29 20:27:39

近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5年15个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沙田镇东江南支流-穗丰年水道成功入选。

沙田镇东江南支流-穗丰年水道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毗邻狮子洋珠江出海口,由东江南支流近海末端和穗丰年水道干支流组成,全长约27.8千米,是连接珠江口与东江干流的重要生态廊道,疍家文化聚集地之一。

据了解,早期的穗丰年水道周边聚集了大量重污染企业,工业废水直排入河导致水质严重恶化;沿岸还存在无序围垦、乱搭乱建等现象。点源、面源污染叠加,致使穗丰年水道逐渐沦为“污水池”与“垃圾场”交织的生态盲区,疍民“水上活动”几乎绝迹。

为此,沙田镇以系统治理思维,开展了一场历时多年的生态重塑行动:

规划引领,重塑生态骨架。沙田镇编制发布了河涌综合整治规划、排水规划、管网建设规划、雨污分流规划和“一河一策”等顶层文件。科学布局工业园区,分类引导污染企业入园并实行高标准管控。以穗丰年水道等生态廊道,规划建设湾区至美滨海港城,打造产城景相融合的“一江两河”生态景观,实现产、城、景融合。

铁腕破局,打通水道“动脉”。累计拆除沿河违填违建违搭约1000处、完成清淤约14公里,实现水系内70公里主干水系全面贯通。水闸排站实现联排联控,引潮活水,恢复水道自然吐纳更新。

水岸同治,扎实补齐基础。在流域范围内铺设536公里污水管网,建成4座污水处理厂。查处环境违法企业310家,清理“散乱污”企业1500多家,拒批环保不合格项目300余项。

生态优先,修复水道风貌。建成30公里碧道和7座口袋公园,种植红树林、莞草等40多种土著植物超100万平方米,连续14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投入土著鱼类超500万尾,有效恢复水生态系统。

通过多年接续努力与综合整治,穗丰年水道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水环境根本性改善,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沙田以水环境治理推动文化振兴,建成沙田文化艺术中心,连续举办疍民文化研讨会、水上民歌大赛和水上婚礼等民俗活动,重现疍家传统风情。穗丰年水道重焕生机,吸引超数十万人次预约参观,使疍家文化在治水进程中得以有效传承与弘扬。

穗丰年水道治理真正实现了还水于民、还岸于民、还绿于民、还景于民。同时,穗丰年水道在城乡发展矛盾交织的复杂背景下实现生态蝶变,走出一条“治水、兴文、富民”深度融合的沙田新路子。其系统治理思维与全域发展模式为统筹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提供了可推广、可深化的实践范本。

文字:雷元全 图片:沙田融媒供图 编辑: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