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日来,东莞各镇街持续围绕虫媒传染病防控的目标,因地制宜推出“共享驱蚊液”“流动宣传”“天台清障”“生态花境”等特色举措,联动市民、新就业群体、社区力量形成群防群控合力。从公园便民服务到高空杂物清理,从绿植生态防治到儿童科普行动,全市各镇街多维度发力美化环境、阻断虫媒孳生,全力构筑起守护群众健康的安全防线,让家园更洁净、生活更安心。
厚街:
6个公园配备“共享驱蚊液”
“公园居然配备了花露水,真是太贴心了”“现在大家都挺担心被蚊子叮咬”“进园前喷一喷防蚊水,安心享受户外时光”……
早上,市民李先生像往常一样来到厚街珍福神岗公园散步,刚走到门口,就被显眼位置摆放的共享花露水惊喜到了。原来,这是厚街城管分局专门提供给市民免费试用的驱蚊液。
厚街城管分别在福神岗公园、文化公园、体育公园、沙溪湖公园、神仙水公园、龙阁山公园等6个公园,精心配备了“共享驱蚊液”,让市民畅游公园时多一层防护,安心享受户外时光。
在福神岗公园门口的保安亭看到,绿色的驱蚊液分外醒目,伸手可取,进园的市民发现有驱蚊水,都主动取用喷洒在身上,一旁还有虫媒防控宣传展架,向市民普及防范“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知识。
在文化公园,同样有这份贴心的温暖。在公园入口的厚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门口,两瓶绿色的驱蚊液整齐悬挂着,格外显眼。“公园为市民设置共享驱蚊液,这措施简直太暖心了!”正在逛公园的陈小姐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拿起驱蚊液,往身上喷了两下,“进门先喷两下,心里踏实多了,游玩也更放心啦!”
安心守护不止于此,厚街城管还在公园持续开展“防蚊灭蚊”专项行动,包括每日早晚两次全面消杀,并在公厕、下水道等重点区域投放灭蚊幼剂。同时加强垃圾清理,严格落实“日产日清”,从源头清除蚊虫孳生环境。城管部门也呼吁市民游园时注意个人防护,并共同维护公园环境整洁。
通过对公园环境卫生整治、虫媒消杀、加强宣传引导等多项举措,厚街全面强化镇属各公园的虫媒传染病防控工作,有效降低蚊媒密度,守护着市民游园的美好时光。

东坑:
“城市跑男”传递防蚊秘籍
近日,东坑镇开展虫媒防控宣传及“防蚊爱心包”派送活动,快递员、外卖员纷纷变身“城市跑男”,在派送订单的同时,也将防蚊知识送进千家万户,形成“志愿服务+新就业群体+市民”的联动宣传网络,以实际行动在全镇筑起一道坚实的防蚊健康屏障。
活动当天,东坑镇团委、志愿者协会及“两企三新”党员志愿者走进多个快递、外卖站点,将一批精心准备的“防蚊爱心包”交到小哥们手中。礼包内有驱蚊液、清凉油等实用物资,志愿者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场向他们详细讲解蚊虫的生活习性、传播疾病的途径以及如何有效预防蚊虫叮咬等虫媒传染病防控知识。
“平时跑单忙,真没时间注意这些细节,太感谢你们了!”一位快递员接过“防蚊爱心包”后感慨地说。据统计,此次活动共派发100多份“防蚊爱心包”和500多份宣传单。每一份“防蚊爱心包”和宣传单都承载着对户外工作者和市民健康的双重关怀。
为更好做好宣传引导,快递员、外卖员们主动将防蚊宣传贴纸黏贴在包裹显眼处,使每一个快递和外卖都变成流动的“健康信使”,随派件同步传播健康知识。“我们每天要送200多单,现在快递都能传递健康知识,感觉特别有意义。希望收件人看到后,也能注意家里防蚊。”一名快递员说。
为了进一步巩固防蚊成果,东坑镇“两新”组织党委将持续开展“错峰宣传”活动,针对新就业群体的作息特点,灵活安排宣传时段。同时,鼓励快递员、外卖员在工作途中主动上报积水点、排查蚊患,构建“流动宣传+隐患上报”双线防控机制,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控网络。这样既减少了蚊虫滋生和传播疾病的风险,也促进了新就业群体与社会的融合,增强了快递、外卖从业者的归属感和社会参与意识,赋予基层治理更多温度与活力。

塘厦:
杂乱“空中死角”焕发新生
清除蚊虫孳生地,高层建筑天台是容易被忽视的重点区域。连日来,塘厦镇组织各社区广泛开展“扫雷”专项行动,并针对出租屋天台、屋顶等进行重点整治。
在林村社区,一栋出租屋楼下一台吊车的吊臂缓缓升起,精准悬停在出租屋天台上,与天台上的工作人员协同配合,将楼顶堆积已久的绿植盆栽、久未清理的生活垃圾进行清理,整个过程高效有序、配合默契。
近期以来,塘厦组织动员全镇广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小区和家庭个人全面参与,聚焦天台楼顶、背街冷巷、闲置房屋等重点场所和薄弱环节,对积水容器、废弃瓶罐、水生植物、堵塞下水道等蚊虫孳生地逐一排查清理,确保全覆盖、无死角。
在排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出租屋的楼顶天台存在积水容器、垃圾废品及杂物堆积,还时常散发出异味,容易积水滋生蚊虫,对居住在周边的居民群众带来健康威胁,成为防控工作的普遍难题。
天台屋顶一些大件杂物、建筑垃圾的清理转运成为了工作人员需要面对和及时处理的现实难题,为了提高效率与覆盖面,塘厦镇想出办法,使用无人机“扫楼”,再让吊机清理搬运杂物,破解高空垃圾清运难题。
在楼顶天台的整治现场,塘厦“党建引领+创新手法”的工作法得到充分体现。社区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领工作人员忙碌在各个天台,吊机和铲机协同作业,楼上楼下指挥人员精准调度,清理堆积已久的杂物,大型废弃盆栽被起重机吊起,建筑废料在环卫工人的作业下被清铲。
通过科技手段精准“布局”、专业设备强力“助阵”,塘厦让堆积在楼顶和天台的大件杂物在短时间内得以清理完毕。大件杂物的成功“离场”,不仅为居民群众消灭了又一个蚊虫孳生的温床,也令出租屋的整洁度大大提升,有助消除高空消防隐患。
桥头:
岭头社区打造“防蚊花境”
近日,桥头镇岭头社区在推进虫媒传染病防控工作上亮出“绿美生态防治”新招,在进一步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品质的基础上,把绿美乡村建设与虫媒防治相结合,通过在乡村公共空间推进“防蚊花境”建设项目,科学配置栽种具有防蚊功能的绿植和花卉,利用乡村主干道、闲置地、儿童公园、休闲小广场等区域打造出兼具实用与美观的生态景观。这一举措不仅有效构建了连片防蚊屏障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也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新活力。
在岭头社区,“防蚊花境”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原本功能单一的主干道、休闲空地和小微绿地,通过植入层次丰富、色彩斑斓的防蚊植物组合,形成了视觉上的连贯性和功能上的防护网。岭头社区首批种植的防蚊花材已覆盖约500平方米,主要种植了柠檬香茅草、薄荷、鼠尾草、迷迭香、鱼腥草、碰碰香等15种植物,数量达3600株。村民在茶余饭后漫步于花境之间,不仅免受蚊虫困扰,也更愿意走出家门,增强社区互动与凝聚力。
“以前夏天蚊子多,出门总被叮,现在种上这些防蚊绿植,院子里蚊子明显少了,花开得好看,整条路都漂亮了好多。”村民说。据了解,该项目是岭头社区和箐禾园林共同践行“生态服务乡村”理念的具体行动,使绿化美化工作真正服务于民、惠及于民。岭头社区方面表示,“‘防蚊花境’不仅提升了村庄的‘颜值’,更切实解决了老百姓生活中的小烦恼,是绿美生态与实用功能双赢的积极探索。”
接下来,岭头社区将持续开展虫媒传染病整治工作,引导社区居民利用庭院、阳台、房前屋后等闲置区域种植驱蚊植物,共同防蚊灭蚊,营造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全力筑牢健康安全防线。

大朗:
毛织商贸场所多措并举防蚊灭蚊
为进一步优化经营环境、切实保障商户与消费者身体健康,近期以来,大朗镇的毛织商贸场所积极开展各项防蚊灭蚊工作,通过系统化、精细化举措,为广大商户和消费者打造安全、舒适的商贸空间。
在大朗毛织贸易中心,记者看到专业消杀人员对公共区域的下水道、绿化带、卫生死角等蚊虫易滋生区域,进行药物喷洒,确保不留隐患。同时逐一排查商户门口花盆托盘等易积水的区域,并及时清理残留积水,从源头阻断虫媒孳生路径。此外,各毛织商贸场所通过公告栏、发放宣传单等方式,持续开展防蚊灭蚊知识宣传,引导商户和消费者积极参与到防蚊灭蚊行动中来,共同营造“人人参与防蚊,共建健康环境”的良好氛围。
接下来,大朗镇各毛织场所将进一步加大防蚊灭蚊宣传力度,提高日常巡查频次,定期组织开展孳生地清理行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筑牢虫媒传染病防控安全屏障。同时,持续以精细化服务优化商贸环境,为大朗毛织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黄江:
学知识、玩游戏、护家园
8月28日,由黄江镇新南社区、新南社区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主办的“赶走嗡嗡敌,守护我的家”儿童灭蚊行动,在新南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二楼顺利举行。
活动以“蚊子拍拍拍”破冰游戏拉开序幕。展能驻新南社区社工说出蚊子“飞到”的身体部位,小朋友们需迅速拍打对应部位,拍错的小朋友则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和爱好。这个环节不仅活跃了现场气氛,让孩子们快速熟悉彼此,还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为后续活动做好准备。
随后的“两热”科普小课堂上,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孩子们了解了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相关知识,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升。科普结束后的有奖问答环节,小朋友们积极举手,回答正确者获得小奖品,在趣味互动中巩固了所学内容。
在驱蚊水魔法实验和自制中草药驱蚊香包环节,小朋友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用天然植物亲手制作驱蚊水。制作完成后,孩子们绘制专属驱蚊标签贴在瓶罐上。之后,大家还一起动手制作了中草药驱蚊香包。
守护家园行动中,小朋友们持“两热”宣传单页,分组前往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周边,向居民派发,提醒大家做好防蚊措施,如定期清理家中积水、安装纱窗纱门等,共同守护家园安全。
活动最后,孩子们笑容灿烂地举着自己的“战利品”——驱蚊水、香包和游戏奖品合影。此次活动通过“玩中学、学中做、做中传”,让孩子们成为防蚊知识的学习者与传播者。未来,新南社区将继续创新活动形式,让更多居民加入到健康守护行动中,共同为社区撑起“防蚊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