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月28日,由香港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传媒宣传分组、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驻港联络办公室、香港报业公会、香港新闻行政人员协会、香港新闻联等单位人员组成的香港“抗战胜利80周年交流团”(以下简称“交流团”)走进东莞,先后参访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及大迳革命烈士纪念碑,在实地探访中重温华南敌后抗战峥嵘岁月,感悟东江纵队精神,深化粤港两地红色记忆联结。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委台港澳办公室有关领导,东江纵队纪念馆有关负责人,东江纵队老兵后人参加了活动。
交流团首站抵达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这座于2005年9月3日开放的专题博物馆,紧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馆区占地面积超5万平方米,以“东江铁流 南粤旌旗”为核心的历史主题陈列,通过2000平方米展示空间、700米展线及海量实物、图文资料,全面呈现了东江纵队从组建到发展壮大、在华南敌后开展游击斗争的光辉历程。交流团成员驻足于抗战时期的武器装备、通讯工具、战士生活用品前,认真聆听讲解,不时交流感悟。
作为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东江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是华南地区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抗日旧址群落,曾见证百花洞战斗的胜利、粉碎日伪军“万人大扫荡”等关键历史事件,被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誉为“东江纵队抗日根据地的根据地”。交流团沿着旧址的9处文物点逐一探访,从第三大队大队部到《大家团结》报社,从粮食加工场到医务所,每一处遗址都承载着红色记忆,让香港同胞深刻认识到华南抗战在全国抗战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随后,交流团乘车前往大迳革命烈士纪念碑。这座高约10米的方形柱状纪念碑,以大理石砌成,正面“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庄重醒目,底座碑文与烈士英名记录着大迳籍烈士的奉献与牺牲。交流团成员驻足瞻仰,向革命先烈致以敬意。
通过实地触摸东莞的抗战历史遗迹,交流团不仅深化了对东江纵队精神的理解,更搭建起粤港两地红色文化交流的纽带。香港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组长李慧琼博士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将东江纵队纪念馆等纳入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系,通过课程优化和体验活动强化历史教育,并加快香港抗战遗址保护进度,打造抗战主题旅游研学线路,并推动中英文双语解说建设,面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抗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