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缅怀革命先烈、重走东江纵队战斗足迹,妈妈带我走进了东江纵队纪念馆。怀着满腔崇敬与热血踏入馆内,展厅里的氛围仿佛凝固了时光,脚步刚迈过门槛,思绪便不由自主飘回抗战时期那烽火连天的岁月,仿佛能听见枪炮的轰鸣、战士们冲锋的呐喊。
看着展柜中静静陈列的枪械,锈迹斑斑的枪身、磨损变形的扳机,每一处痕迹都在诉说岁月的沧桑。我心中满是感慨:那时的东江纵队战士,只能靠着这般简陋的武器,去对抗装备精良、武装到牙齿的敌人。真难以想象,他们是凭借着何等坚毅的信念与钢铁般的意志,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坚守、战斗。这些沉默的武器,仿佛在低声讲述着当年的艰难险阻,以及英雄们用生命与鲜血书写的壮烈故事——而这些英雄,本不过是田间劳作的农民、街头奔波的商贩,是平凡的老百姓,却在国家危难、民族存亡之际挺身而出,那份无畏与勇猛,深深触动着我的心。我的情绪渐渐沉重,脸上的神情也愈发庄重。
走出展馆,后方的广场上摆放着飞机与坦克模型,斑驳的涂装、仿真的弹痕,都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望着这些展品,我不禁为祖国的发展感到骄傲。从抗战时期的“小米加步枪”,到如今国防力量的日益强大,即便只是这些模型,也足以让我清晰看到中国的变革、国家发展的迅猛步伐,以及背后那些承载着苦难与荣耀的历史故事。
为了更真切触摸东江纵队的战斗过往,我们来到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这里每一寸土地都留存着与东江纵队相关的记忆。走到一片开阔的大草地前,妈妈轻声告诉我:“这就是当年东江纵队战士训练的地方。”我凝视着脚下的青草,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战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没有先进的训练器械,就靠着木枪、石块反复练习,无论盛夏酷暑还是寒冬腊月,都始终坚持,汗水浸湿了衣衫,却浇不灭心中的斗志。
继续往前走,一座座岭南风格的古老建筑映入眼帘。灰瓦土墙、木质门窗,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当年的陈年旧事——或许是战士们在此召开作战会议,或许是村民们悄悄为部队送粮送药,每一段故事都令人动容。建筑的墙体上布满了深浅不一的裂痕,指尖轻轻触碰,粗糙的触感传来,那是岁月留下的印记,更是那段峥嵘历史最真实的无声见证。
走出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时,我忍不住回头回望,心中波澜万千。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更深刻懂得:那些英雄战士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他们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守护祖国的模样,是我们永远的榜样。胸前的红领巾,是革命先辈鲜血染成的荣耀,更是激励我们前行的责任。今后我会以英雄为标杆,好好学习、锤炼品格,长大后用实际行动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让炽热的家国情怀在新时代延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作者:东莞市厚街镇竹溪小学 五年级 3班 伍语涵;指导老师:王肖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