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件文物都‘被记住’,让每一个故事都‘有人听’。”这是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讲解员罗慧娴的心愿。她说,希望每一位走进来的观众都有所收获,在心中留下关于东江纵队的深刻记忆。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航拍正面
自2014年进入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工作以来,罗慧娴始终与这座承载着深厚东纵历史的红色场馆共同成长。十余年来,看着纪念馆这张红色文化名片在时光的沉淀中愈发闪亮——展厅里的文物故事被讲得愈发鲜活,品牌宣教活动辐射到更多青少年群体,越来越多的参观者在这里触摸历史温度、汲取精神力量,她“与有荣焉”。
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广东省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如今的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正以多元身份,赓续红色血脉,让东纵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依托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而建
连绵起伏的大岭山山脉,孕育出深厚的红色基因。回首烽火岁月,这片红色土地活跃着一支孤悬敌后、鏖战华南的抗日武装。他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拥有一万多兵力的劲旅,这就是威名赫赫、功勋卓著的东江纵队。
1940年10月,东江纵队前身之一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挺进大岭山,开辟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南敌后地区最早建立的抗日根据地之一,也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东江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誉为“东江抗日根据地的根据地”。
作为华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历史风貌最为完整的抗日旧址,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现存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场、操场、医务所、中山书院、大岭山抗日民主政权连平联乡办事处等9处文物,保留了当年抗日游击队在军事斗争、后勤保障、文化建设以及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等方面的历史信息。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依托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而建,于2005年9月3日建成开放(免费对外开放),馆区占地面积53319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3989平方米,是当前广东省规模最大的遗址类抗日战争专题博物馆。纪念馆内设基本陈列展厅、临时展厅、报告厅等,室外设有国防教育主题公园、游客中心、栈道和休息亭等,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华南地区的红色旅游热点之一。
△序厅
三套基本陈列各具特色引人入胜
走进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一股裹挟着烽火硝烟的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三套基本陈列(“东江铁流,南粤旌旗”东纵历史主题陈列、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复原陈列、国防教育展览),引人入胜。一件件革命文物静静陈列,无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让人瞬间穿越回战火纷飞的年代,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不屈的抗争精神。
“革命文物的‘活’,本质是让它从‘物件’回归‘场景’,从‘静态遗存’还原‘动态历史’。”罗慧娴认为,文博人的重要使命就是把文物用好用活,如馆里展示的百花洞战斗中抗日自卫队员自制的土炮和缴获日军三八步枪的枪栓和防尘盖,单看是冰冷的,但把它们放在百花洞战斗的背景里,就成了“会说话的证人”,并且通过大橱窗的展示手法,陈列敌我双方武器装备,强烈的对比形成互证。
“东江铁流,南粤旌旗”东纵历史主题陈列,凝结着文博人的心血与匠心。陈列综合运用雕塑、瓷板画、艺术景箱、多媒体设备等先进成熟的展陈手段和方法,配合文物展示,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展示东江纵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精彩重现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整个陈列展出文物450多件(套),展示历史图照800多张,油画、国画、版画30多幅,雕塑50多件,浮雕4面,场景6个。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复原陈列通过复原抗战时期的历史场景,利用征集和复制的抗日文物和民俗物品,展示了当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与大岭山人民开展敌后游击斗争的历史原貌;国防教育展区利用露天场所,陈列展示我军各个历史发展时期使用过的重型武器,面向社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防教育。
△“东纵小战士”“港九小英雄”红色夏令营品牌活动深受欢迎
打造系列社教活动品牌弘扬东纵革命精神
育人之本,在于培根铸魂。近年来,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充分依托场馆,并深度挖掘东江纵队历史史料,以“突出东纵特色,传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爱国情感”为出发点,利用纪念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针对各年龄层次青少年的心智发展特点,对标设计打造了一系列具有东纵特色、具有历史传承、可参与性强的社教活动品牌,如针对大中小学学生的心智发展需要,打造的“东纵联大”、 “东纵第二课堂”、“东纵思政学堂”、“东纵小战士”“港九小英雄”红色夏令营品牌活动,赢得全社会的高度赞誉。
其中,“东纵小战士”“港九小英雄”红色夏令营,主要面向10-12周岁青少年,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和实践教育、乡土教育相结合,引入军队人才培养理念,以半军事化的形式,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展现青少年的精神风貌。截至目前,累计已有超过1万名来自省内外的“小战士”从这所“小军校”毕业。
罗慧娴认为,这种“体验式”活动的教育成效远胜单纯的说教。以“东纵第二课堂——馆校合作教育实践活动”为例,活动充分利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的红色资源,结合初中历史教材的知识内容开发设计,通过利用展馆文物开展情境教学和在根据地旧址进行历史角色的情景剧演绎,开展实地情境研学,如让学生们穿上粗布衣服在模拟的“交通站”里用暗号传递纸条等,深受学生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