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五园五馆”打造城市升级新图景
写意黄江 2025-08-26 17:08:44

晨光漫过黄牛埔森林公园的湖面,环湖绿道上可见骑行者的身影;午后的科技馆里,孩子们在科普课堂上欢呼雀跃;暮色中的黄牛埔美术馆内,山水画作前仍有驻足凝视的目光……这组流动的生活剪影,藏着黄江“五园五馆”激发城市活力的秘密。

 

从“点”的实验场,到“线”的文脉廊,最终编织成“面”的活力网,托举起一座“体”的品质城。黄江正以“点线面体”的进阶逻辑,书写城市升级的新图景。

 

 

点动成线

科技馆点燃“科普火把”

 

 

 

一个“点”能撬动什么?在东莞黄江镇,科技馆给出了答案。

 

在东莞黄江镇科技馆内,10余个孩子正围坐在液压升降台前,科普老师以消防车云梯和挖掘机臂为引子,引导他们通过亲手实验理解帕斯卡定律。这种“从生活场景切入科学原理”的教学模式,已成为黄江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常态。

 

黄江科技公园。

 

“为了让科技公园真正成为青少年的校外第二课堂,科技馆对外展示了40件科技展品、100余件航天模型、600余件企业创新智能产品,持续提升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质量,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普教育的加法。”黄江镇科技公园负责人介绍。

 

今年8月的暑期科普季,黄江镇科技馆更延伸至全民科普层面。展厅外的两块户外大屏成了黄江市民的热门打卡地,《青春变形计》《智能大反攻》等科普、科幻影片轮番上映。傍晚时分,大屏前常常聚集着一家老小,在光影流转中感受科学的魅力,科学知识就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黄江镇科技公园。李鄂 摄

 

据了解,黄江镇科技馆位于黄江镇科技公园内部。该公园于2022年6月揭牌,由黄江镇委、黄江镇政府投资建造,以“一芯”(公共展厅)“三核”(功能展厅)“双循环”(开放展廊)为核心概念,通过时空连廊组织空间,构建科技、人文、生态的三位一体空间,致力于打造全市首个镇街级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品展示主题公园。

 

值得一提的是,黄江镇科技馆由城市规划厅和科创厅组成。城市规划厅展示了黄江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三大发展目标——未来五年全面对标对表深圳,建设国家南方科学中心重要支撑区、深圳大都市圈高品质活力新城、山水城共生的公园城市,助社会各界认识、了解黄江。

 

如今,这座含“新”量十足的科技馆,已成为黄江的一张崭新名片。作为“五园五馆”城市升级战略的核心节点,黄江镇科技馆正以“点动成线”的辐射效应,让科普之潮浸润全民,让产业之力澎湃生长,重塑这座制造业强镇的创新生态。

 

 

线动成面

五园五馆构筑“精神家园”

 

 

 

清晨的黄牛埔美术馆墨香袅袅,午间的东江纵队梅塘战斗陈列室里,VR设备前总围着驻足体验的市民……在黄江,“五园五馆”这十大基础设施正从孤立的“点”与“线”,编织成一张滋养市民精神生活的立体网络,为城市增添深厚的文化底气。

 

黄牛埔美术馆。李鄂 摄

 

红色基因,在数字光影中薪火相传。东江纵队梅塘战斗陈列室讲述着革命年代军民鱼水情深、生死与共的历史原貌,更以数字化手段重塑历史现场。线上实景学习空间、精心打磨的讲解导览,让东江纵队浴血奋战的历程触手可及。党员干部与市民在此感悟红色精神,家门口的陈列室成为永不褪色的信念课堂。

 

“这一展馆的成立,为黄江镇宣传东江纵队历史搭建了优质平台,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基地,更能助力人们铭记历史、开拓未来。”东莞市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会长陈小梅表示。

 

黄江镇东江纵队梅塘战斗陈列室。李鄂摄

 

艺术雅韵,在山水墨色间浸润心田。“心联湾区美美与共”大湾区摄影展近期在黄牛埔美术馆展出。作为2025第四届粤港澳摄影季和“百千万·莞一夏”活动的重要展览之一,本次摄影展以影像为笔,细细编织着湾区“美美与共”的精神图谱;又以镜头为眼,让市民得以看见一个拥抱世界的湾区。

 

作为一座融合传统建筑元素的美术馆,黄牛埔美术馆场馆使用飞檐、正脊、青瓦、窗棂等中国传统建筑要素,营造出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氛围。场馆集展览陈列、收藏保护、学术研究、艺术教育、艺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构建多元的综合性艺术平台,推动黄江文旅融合发展。

 

“东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这是我第二次来黄江镇。2023年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年会在这里召开的时候,我第一次在镇上看到一个偌大的美术馆,我想这是因为我们广东的发展格局大、包容度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许俊表示。

 

开馆两年间,黄牛埔美术馆相继举办了“相约黄牛埔——中国书法兰亭奖·广东七家(黄江)邀请展”“山右手迹——王镛先生书法展”“翠染山河绿——中国青绿山水画六人展”等高水平展览,迅速在业内打响品牌。

 

不止于此,蝴蝶地生态公园的生态之美、图书馆的知识遨游之旅等共同构成了“五园五馆”的丰富内涵。它们从各自领域的“线”,交汇成支撑城市精神维度的“面”。每一处场馆与公园,都在其专业领域精耕细作,滋养着黄江人的心灵世界。

 

 

面动成体

文化矩阵跃升“品质之城

 

 

新晋骑行爱好者方女士爱上了黄牛埔森林公园的骑行道。“这里环境很好,周末围着骑几圈都很舒服,骑累了还可以在瞭望塔旁吹风,非常惬意。接下来计划带着同事们一起来唱歌放松。”

 

作为承载市民欢声笑语、亲子时光和运动活力的城市新客厅,黄牛埔森林公园设计以环湖绿道为主,17公里长的绿道将湖泊、水塘串联起来,丘陵、湖泊、湿地之间,数以千计的白鹭、水鸭、黄莺、燕子等在此栖息,每当黄昏,鸟类觅食归巢,形成众鸟纷飞、百鸟齐鸣的怡人景色,为黄江市民再添一处充满活力的假日好去处和魅力新名片。

 

“巍峨山上起三峰,仙人摆袖面朝东。”田心村的古诗在青山绿水间回荡,传唱着这片土地的人文灵韵。走进蝴蝶地生态公园,休闲步道蜿蜒于草木与水库之间,滨水栈道横跨碧波之上,将自然之美与休闲功能完美融合。

 

漫步其中,能看到白鹭时而在水面低飞,时而伫立浅滩觅食,身姿优雅灵动。远处青山如黛,近处湖水澄澈,倒映着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生态图景。

 

蝴蝶地生态公园、黄牛埔湿地公园、党史公园、儿童公园、科技公园,以及科技馆、黄牛埔美术馆、新图书馆、东江纵队梅塘战斗纪念馆、新体育馆组成了“五园五馆”。随着黄江镇“五园五馆”等文化场所相继落成,一个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立体矩阵已然成形。

 

作为镇级行政单元,黄江镇能构建起如此规模宏大、品类齐全的高品质公共文化设施集群,即便放眼全国也属罕见。这本身即宣告黄江完成从“镇”到现代化品质之“城”的跃升。

 

在大湾区城市群竞合日趋激烈的当下,黄江凭借这一极具前瞻性的文化布局,正持续释放叠加效应。既夯实宜居宜业的民生根基,又激活文旅融合的发展动能,其城市软实力与综合吸引力由此得到显著提升,为在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奠定坚实基础。

 

 

采写|官小群
编辑|游卓妍
摄影|李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