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觉得医院应该给你多少东西,而是要认为你为医院做了多少事。”8月19日,位于塘厦镇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东莞三局医院(以下简称“东莞三局医院”)的会议室里,荣获“从医三十载功勋奖”的急诊科副主任徐靖概括了自己从医三十年如一日的信念。
▲东莞三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徐靖
徐靖——这位深深扎根东莞塘厦,一路从青涩医学生成长到急诊尖兵的一线临床外科医师,用精湛医术和赤诚初心诠释着最美基层医院一线主治医师——“救死扶伤、冲锋在前、服务为民、甘于奉献”的使命与担当。
三十载磨一剑的生命守护者
▲徐靖坐诊现场
1972年,徐靖出生在安徽合肥的一个普通家庭。1991年,他考入蚌埠医学院(现蚌埠医科大学),踏上了从医之路。1995年毕业时,这个23岁的年轻人原以为会分配到水电二局,却阴差阳错分配到了水电三局医院(时为水利水电第三工程职工医院)。“70年代的人,想法简单,来了就没想过走。”他总说,那代人心里,“既来之则安之,医院也成了安身立命的根”。
让他与颅脑外科结下不解之缘的,是大学时的一次刺痛。实习期间,一位老校友因颅脑损伤被送进医院,“当时医疗技术差,抢救设备跟不上,眼睁睁看着他瞳孔散大,最后没救回来。”那段记忆像块石头压在他心里。来到东莞塘厦后,他发现这里更难——当时从塘厦转院到东莞市区要两三个小时,“多少脑外伤病人没等到市区医院就没了”。“必须有人守在这里,把救治的关口往前移。”这个念头,让他一头扎进了颅脑外科领域,一扎就是半辈子。
刚入职时,医院规模小,连像样的神经外科团队都没有。遇到复杂病例,他只能去镇里打电话,请东莞市人民医院的专家来指导。“最难的时候,一台手术要请两三个外院专家,光路上就要耗两小时。”但他没叫苦,反而把专家的操作细节记在本子上,晚上在值班室反复琢磨。就这样,他带着几名年轻医生,一步步把颅脑外科从大外科里分出来,慢慢建成了能独立开展手术的专科组。
30年里,他有无数次机会离开塘厦去更高的平台发展,但都被他拒绝了。“这里的病人需要我。”徐靖说得实在,“刚来时,连台像样的CT机都没有,现在能独立做开颅手术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要感谢医院领导的关心和指导,感谢同事们和我并肩作战。”
他的手术刀下,藏着太多与死神赛跑的故事。医院旁的华辉学校曾经有一名工人从高架桥坠落,颅脑损伤、脾破裂、四肢骨折,“送来时血压都测不到了。”徐靖带领团队连台手术,“最后他不仅活下来了,还能自己走回家。”说起这事,他眼里闪着光。还有一位从5楼坠落的患者,全身多处骨折、肾脾破裂,他联合多科室抢救,“切了一个肾、一个脾,最后还是救回来了。”甚至有位韩国游客在塘厦遇车祸,颅内大出血,他用高湛的技术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树立起优秀的中国医生形象。
▲“白袍誓言”重温仪式
从最初处理简单外伤,到独立开设神经外科;从转院要耗两三个小时,到推动医院建设创伤中心——徐靖从医三十年,也是东莞塘厦基层医疗水平爬坡的30年。东莞三局医院院长张勇与他共事多年,最佩服他的“钉劲儿”。
“从大外科医生到颅脑外科带头人,再到急诊外科负责人,无论调去哪个岗位,他从不含糊。就说建创伤中心,他带着团队熬了多少夜改流程、练应急,我们最终评定东莞市2024年通过市创伤中心评审医疗机构,多靠他打底子。”
原来,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创伤救治体系建设,优化创伤医疗资源布局,规范创伤救治流程,提升创伤救治能力,有效降低严重创伤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去年,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的通知》《广东省创伤中心创建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东莞市道路交通事故伤员应急医疗救治实施方案(2024年版)》文件要求,市卫健局组织专家评审和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最终确定东莞市2024年通过市创伤中心评审医疗机构名单,东莞三局医院榜上有名。
危难时刻的先锋力量
▲8月19日中国医师节,徐靖(右二)荣获“从医三十载功勋奖”
疫情来袭、危难之际,医护人员总是最美的逆行者。来自东莞三局医院的徐靖,多年来他的身影总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从非典到新冠,从登革热到基孔肯雅热,这位从医30年的主治医师,用24小时待命的坚守,诠释着“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铮铮誓言。
2003年非典来袭时,徐靖正在东莞市人民医院进修。“全国没几家医院有专门的发热门诊,我们边学边建。”他主动请缨参与筹建,从流程设计到防护培训,天天泡在医院。正是那次经历,医院建起第一套传染病应急框架,“现在的发热门诊规范,当年就打下了基础。”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除夕夜的徐靖刚回到安徽老家,就接到医院紧急召回的电话。“当时妻子正处于孕晚期,还再三叮嘱我,路上要注意安全。”他连夜返岗,此后两个月吃住在急诊值班室,既是统筹者也是执行者。白天带队去各镇街采核酸,晚上守在体育馆疫苗接种点做应急保障,有时刚结束采样,又被紧急叫回医院抢救伤员。“那段时间,科室医生轮着上,我们完成本职工作又抽空去参加防治工作。”徐靖回忆道。
▲位于塘厦镇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东莞三局医院
在今年的“两热”虫媒防控行动中,东莞三局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徐靖等医护骨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开展院内环境督导整治行动,积极主动加入社区防控联合巡查小组,深入社区查积水、清死角,防患于未然。
如今53岁的徐靖,手机仍保留24小时开机的习惯。“急诊电话一响,小到一般创伤处理,大到危重患者急救,不管啥时候,他总是准时到达现场。”同事们记得,当年疫情最吃紧时,他连续多月没休息,早上七点出门采核酸,晚上十点半才回,高速路口、隔离酒店总有他的身影。
“正常的上下班对临床医生是奢望,加班加点是常态。”他笑笑,“学医苦、坐诊累,危急当头更得往前冲。”在他看来,三十年如一日的动力,正源于“不计名利,为医院多做事”的朴素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