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破局工业治污:“协商排放”模式构建政企共赢新生态
南方网 2025-08-22 09:52:49

近日,珠海市生态环境局斗门分局向珠海致能电子有限公司颁发全市首张PCB(印制电路板)行业工业废水协商排污许可证。这张看似普通的许可证背后,是基于珠海市在工业污水治理领域探索出“协商排放”的新实践模式,为破局工业治污“企业减负难、污水厂增效难、环境改善难”的三重困境提供了可行且可推广的“珠海方案”。

环保部门给企业颁发排污许可证

环保部门给企业颁发排污许可证

破局:从“一刀切”到“协商排放”的跨越

新青科技工业园是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于1999年。经多年发展已形成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集聚了伟创力集团、冠宇、运泰利等国内外著名企业约300家。

然而,PCB企业蓬勃发展的背后,生产废水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复杂成分,以往园区多数企业执行相对统一排放标准,需自建运行成本较高的污水处理设施,治理成本高昂且环境风险大,既是企业发展的痛点,也加大了生态环境部门的监管难度,成为制约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隐形枷锁”。

变革的契机始于政策的精准发力。2025年,珠海市生态环境局出台二十条措施,构建“专家+保姆”式全方位服务企业平台。斗门分局根据《斗门区工业污水处理收费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建立“一企一价”按效付费机制,将污水处理服务费与污染物处理效果挂钩,既减轻了企业负担,又保障了污水处理厂的合理收益。

机制创新的背后,是政企协同的深度实践。斗门分局组建专项服务工作专班,深入企业一线调研,通过“多方需求、一次受理、提前服务、同步审批”的高效服务模式,全流程指导企业与工业污水处理厂协商确定间接排放浓度。同时新青工业污水处理厂依托北控水务集团技术体系,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开展精准诊断,基于对园区水质特性的深度掌握和北控水务成熟的多级处理工艺优势,与排污企业反复论证,为每家排污企业量身定制既符合实际排放需求、又能充分发挥集中处理优势的协商排放方案。

共赢:企业减负、污水增效、环境改善

珠海致能电子有限公司作为创新模式的首个受益者,不仅可节省约30%环保治理成本,还大幅度降低企业超标违法风险。这一数据背后,是“协商排放”模式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红利。

新模式通过合理付费的形式将污染物治理部分责任集中到工业污水处理厂,一方面极大地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卸去包袱,更专注于生产创收;另一方面让政府监管重心向污水处理厂聚焦,监管效能显著提升。对于污水处理厂而言,这一创新同样意义重大,通过与上游企业签订协商排放协议,协助企业完成排污许可证变更,推动企业将污水处理单元功能全部或部分转移至污水处理厂,充分发挥了工业污水处理厂的治污效率,也通过合理收费缓解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营压力。

这种创新机制影响维度覆盖环境、经济、社会、法律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层面,既能减少污染、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公众权益、完善法治管理,又能促进绿色转型,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珠海市生态环境局斗门分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协商排放”体系。在强化监管方面,将紧盯排污许可证动态跟踪管理,从严开展对纳管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的执法监管,压实排污单位按证排污的主体责任。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部门将始终锚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核心目标,以更优质的服务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发展循环经济、增强绿色招商吸引力奠定基础。

硬核:技术创新支撑环境治理新模式

北控新青工业污水处理厂

北控新青工业污水处理厂

“协商排放”的顺利推行,离不开新青工业污水处理厂的技术硬实力。污水处理厂结合PCB企业不同生产工段排污废水特性,创新采用综合工业废水及含镍废水分类管网收集、厂站分质处理方案,对难处理的含高浓度重金属污水增加预处理工艺,采用高级氧化+强化生化工艺集中降解处理,降低一类污染物浓度后再与低浓度综合废水混合处理,从而降低20%-40%的系统运行总成本。

同时,为提高有限空间利用率,新青工业污水处理厂通过采用高效节地的工艺、设备以及构筑物拼接+叠建的建设方式实现了处理单元的集约化布置,较常规工艺节约占地面积30%。厂区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构建整个厂区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通过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对初期雨水进行源头净化,打造了“循环、体验、可视”的厂区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花园式工业厂区。

新青工业污水处理厂全面提升了科技工业园污水基础设施承载力,强化了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控能力,在满足国家关于工业园污染物集中控制的要求下,通过节能设计及运营多模式手段优化成本,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企业投资环境,实现污水处理厂与排污企业的共赢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据悉,2024年该厂成功入选《“十四五”生态环境创新工程案例汇编》,这一荣誉由生态环境部主管的中国环境报社组织评选,旨在推动生态环境工程领域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

前瞻:打造工业污水治理的“珠海样本”

“企业减负、污水处理厂增效、环境改善”的三重效益,正在新青科技工业园持续显现。这种多维共赢的背后,是治理逻辑的深层变革:从政府“单向监管”转向“服务+监管”并重,从企业“单打独斗”转向“专业机构集中治理”,从“成本转嫁”转向“效益共享”。斗门区推行的“多方需求、一次受理、提前服务、同步审批”机制,更让机制创新有了高效落地的保障。

如今,这一创新模式正产生涟漪效应。据悉,珠海市生态环境局斗门分局正在推动更多企业纳入“协商排放”体系的工作,越来越多园区企业将从中获益,三十余年的“老园区”正焕发新活力,真正实现“企业减负、污水处理厂增效、环境改善”的三方共赢。这一模式为工业园区环境治理提质增效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也为全国工业污水治理提供了“珠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