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我踏入东莞图书馆三楼漫画馆,参加“辑珠侧凤玩转红楼——书香红楼非遗手作夏令营”,开启了一场奇妙的非遗探索之旅,对于热爱《红楼梦》与文艺的我而言,这是一次珍贵的相遇。
活动伊始,投影幕布上“宋锦发饰”的字样映入眼帘,紧接着是“中国的瑰宝——四大名锦”的介绍。宋锦的典雅、蜀锦的艳丽、云锦的华贵、壮锦的精美,像一幅幅鲜活的画卷在我眼前展开。这些承载着千年文化的织物,让我联想到《红楼梦》里那些精美的服饰,“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或许就是用这样的名锦制成,古人对美的追求与智慧,在这些锦缎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随后,手工制作环节拉开帷幕。我面前的托盘里,摆放着布料、发夹、胶水等材料,仿佛在等待我赋予它们新的生命。老师站在前方,细致地讲解制作步骤,从布料的裁剪到粘贴,每一步都饱含巧思。我小心翼翼地拿起布料,如同捧着一件稀世珍宝,按照老师的指导,慢慢折叠、粘贴。手指触碰到布料的瞬间,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的织女对话。
制作过程中,身旁的小伙伴们也都专注投入,偶尔交流心得,欢声笑语在馆内飘荡。这让我想起《红楼梦》里大观园中姐妹们结社吟诗的场景,虽情境不同,却同样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分享。当我的宋锦发饰渐渐成型,看着那一抹蓝色布料在发夹上绽放光彩,心中满是欢喜。这小小的发饰,不仅是一件手工作品,更是我与非遗文化、与《红楼梦》文化共鸣的见证。
此次夏令营,让我收获颇丰。我深入了解了四大名锦的文化内涵,感受到非遗技艺的魅力,更在手工制作中体会到创造的乐趣。《红楼梦》里的文化底蕴,与非遗的传承相融合,让我明白经典文化并非遥不可及,它可以通过这样生动的方式,走进我们的生活,滋养我们的心灵。
走出图书馆,手中的发饰在阳光下闪耀,如同非遗文化的光芒,照亮我探索经典与传统的道路。我愿做一名文化传承的小使者,将这份美好传递下去,让更多人领略到书香红楼与非遗手作的独特魅力。
作者:东莞市南城阳光实验中学初一1班温棋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