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不磨不利,兵不练不强。民兵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新时代人民战争的重要支撑。为进一步提升民兵队伍应急应战和国防动员援战能力,近日,长安、塘厦分别联合驻莞部队,开启实战化挂钩训练新模式,将民兵拉到军营,让他们多闻“硝烟味”。
民兵驻军挂钩联训
晨光微露,急促的哨声划破军营的寂静。“全员集合!”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身着21式作训服的基干民兵在90秒内完成列队。这是长安镇武装部组织基干民兵的训练场景。近日,长安镇武装部组织基干民兵赴某部队训练基地,开展为期7天的封闭式军事挂钩训练。参训民兵以现役部队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实战化训练中磨砺血性胆气,展现新时代民兵风采。
“卧姿装弹!”射击训练场上,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民兵们迅速卧倒、装弹匣、瞄准击发,动作一气呵成。集设置共同基础、专业技术和战术行动三大类。参训民兵与部队官兵同吃同住同训练,通过“连队化管理、院校式教学、实战化考核”模式,重点开展轻武器射击、战术协同、战场救护、防化救援等课目训练。
训练间隙,部队组织民兵观看经典战例影片,并开展主题讨论。参训民兵冯文财说道:“看到部队官兵雷厉风行的作风,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军人血性。”
军地携手锤炼本领
“部队教官的指导细致入微,让我在短时间内掌握了许多实用技能,对未来遂行多样化急、难、险、重任务充满信心。”塘厦民兵蔡伟豪说。近日,塘厦镇武装部组织基干民兵奔赴驻莞某部开展为期7天的挂钩训练。
训练场上,迷彩服混着汗水浸透衣衫,口令声、器械摩擦声与彼此的鼓劲声交织成训练主旋律。当民兵曾锦荣因体力不支在战术匍匐时掉队,部队教官二话不说放慢速度,用眼神示意“跟上”,两人并肩爬过铁丝网的瞬间,手掌磨出的血痕成了最鲜活的“战友情证”。从装备操作到战术配合,“现役带民兵、民兵传经验”的互动处处可见,实战化训练的硝烟里,军民协作的默契正悄然生长。
在训练之余,部队还组织了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篮球场上,一场“军地友谊赛”格外热闹,现役官兵组成的“利剑队”和民兵组成的“先锋队”展开激烈角逐。赛场边,双方队员相互递水、擦汗的身影不分你我,汗水浸透的球衣,军民情谊在喝彩中更加浓厚。
塘厦镇武装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训练,军地双方就打破“你教我学”的单项施训模式,秉持“一盘棋”理念统筹资源,将核心训练场地统筹调配供民兵使用,采取了“一对一”帮带的带训模式。从基础理论到实际操作,进行了全程跟踪式教学,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训练效率,还增进了军民间的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