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莞市妇幼保健院神经外科赵信德主任团队成功救治了一名因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而命悬一线的7岁患者。在患者康复后,家属送上锦旗并道谢说:“谢谢你们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近日,7岁的小陈(化名)在家里玩耍,突然喊头痛,恶心、呕吐。家人以为是吃坏了肚子,没多久他就出现意识模糊,右半边身体动不了。家人立刻把他送到东莞市妇幼保健院PICU。头颅CT提示,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血块随时可能“二次爆雷”。
医院介绍,脑动静脉畸形就是大脑里的血管“接错线”,动脉直接连到静脉,中间少了缓冲的毛细血管。血流压力过大,就容易破裂出血。常见症状为突发剧烈头痛、呕吐一侧肢体无力或抽搐意识下降、昏迷新发癫痫、走路不稳等。
医疗团队判断这是典型的AVM破裂,立刻安排CTA明确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为手术做准备。
赵信德把情况告诉小陈的父母:“孩子大脑里有一个‘炸弹’,必须马上拆除,否则可能随时危及生命。”时间就是生命,医院立即启动“儿童脑出血绿色通道”,神经外科、麻醉手术中心、PICU三方联动。
据悉,小陈的病灶位于大脑功能区,手术过程必须格外精准,任何细微失误都可能影响孩子的运动功能。手术全程在显微镜下进行,团队先清除血肿,再完整切除畸形血管团,经过5个多小时的奋战,手术圆满完成,术后,小陈转回PICU,与神经外科密切配合,精准控制脑水肿、减轻疼痛。
医生介绍,术后小陈的情况逐渐好转,在第5天,他的右手第一次举起“剪刀手”。第12天能够推开助行器,自己在走廊里走起来。第14天,小陈复查良好,在诊室“哒哒哒”跑了过来,一头扑进赵信德怀里。
当小陈逐渐恢复后,家属把一面写有“医术精湛传四方,仁德风范暖心田”的锦旗送到医疗团队的手上,并感激地说:“谢谢你们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健康科普
妇幼保健院专家介绍,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1、显微手术切除:一次性切除病灶并清除血肿,降低复发风险。
2、介入栓塞:堵住病灶血管,减少手术风险。
3、伽玛刀放射治疗:适合深部、小体积、手术风险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