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江门五邑地方组织高举抗日旗帜,团结带领五邑人民及全世界江门籍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共御外侮、毁家纾难、血战到底,用热血与生命筑起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为展现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战壮歌,在全市营造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浓厚氛围,江门市委宣传部统筹江门日报社、江门市广播电视台、各县(市、区)党委宣传部以及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推出“江门抗战烽烟图——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媒体报道”,敬请垂注。
五邑烽火燃敌后
在江门五邑地区的敌后抗日战场上,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今年,我们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同时也是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成立80周年。
追寻父辈足迹,谭颂华(曾用名:谭煦照)烈士之子谭江涛先生近日回到江门,他深情回忆:80多年前,父亲在鹤山龙口清溪村开展发展党员、宣传动员等革命工作,身处偏僻农村的农妇们,当年竟然能用普通话高唱《黄河颂》;40年前走访新会司前镇白庙村松山炮楼(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二大队队部旧址),村民仍能传唱父亲当年教唱的《保卫新会》。“一首本土战歌,一首延安颂歌,唱出了五邑大地与民族心的同频共振,更唱出了在共产党领导下发动民众的伟力。”谭江涛感慨道。
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以其卓越的动员力、号召力与凝聚力,唤起了江门五邑人民的爱国心与反抗意志,激发了民众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在五邑敌后坚持开展抗日游击斗争,凝聚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磅礴力量。
地方抗日武装星火燎原

面对粤中、五邑抗日斗争严峻局面,中共江门地方组织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组建武装队伍,开展游击斗争,坚持抗战。自1942年下半年起,中共中区特委秘密建立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小分队,积蓄力量,为日后发展粤中区的抗日武装斗争做积极的准备。
1944年5月,新(会)鹤(山)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简称“新鹤大队”)在新会大泽田金乡宣布内部成立。10月,在新会司前白庙松山村对外宣布成立,改称为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二大队,陈明江任大队长兼政委。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粤中、五邑地区正式建立的第一支抗日人民武装。
△新会大泽田金乡。1944年5月,新鹤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在此宣布内部成立。
1944年10月23日,党组织动员群众在高明明城发起“倒钟”运动。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压迫民众的国民党高明县县长钟歧仓皇逃离后被革职。11月9日,中区纵队领导机关以参加“倒钟”运动的高明二区联防总队和水雷队等武装为基础,成立高明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黄仕聪任大队长,郑锦波任政委。
1944年3、4月间,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派出泰山大队进入新会县南部活动。9月30日,泰山大队抽调80余人,以“台山县三区抗日联防大队”的名义作掩护,进入台山开展抗日活动。12月下旬,台山县三区抗日联防大队在大隆洞组建台山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大队,陈中坚任大队长,李进阶任政委。
△台山大隆洞九迳。1944年12月,台山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大队在此宣告成立。
中区纵队挺进粤中

为贯彻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加快发展广东抗日武装斗争的指示,1944年8月,中共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在深圳宝安大鹏半岛土洋村举行联席会议(即土洋会议),布置从珠江地区抽调主力,挺进粤中,以加快粤中区抗日武装斗争的发展。
△中山五桂山古氏宗祠——中区纵队成立旧址。黎秀敏 摄
1944年10月1日,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在中山五桂山召开干部大会,正式宣布成立中区纵队,同时组建了挺进粤中的主力大队。10月20日,中区纵队领导机关及挺进粤中主力大队500余人,在纵队领导林锵云、罗范群、谢立全、谢斌、刘田夫的率领下,从中山五桂山抗日根据地出发,向粤中五邑地区挺进,正式实施向西发展的战略。在当地群众向导引领下,中区纵队绕过中山石岐日军占领区,在新会荷塘塔岗渡口一带强渡西江,登岸周郡,经新会棠下罗江、三堡大井头,沿新鹤交界山区的大泽田金、司前古猛开进,于10月底进抵鹤山云乡。挺进部队在云乡得到了休整和补给,于11月7日抵达鹤山重镇宅梧。
△罗范群
△谢立全
△刘田夫
至此,中区纵队胜利实现了整个向西发展战略部署的第一步,开始以宅梧为中心,以皂幕山区为基地,全力开辟新的抗日游击活动区,为下一步继续向新、恩、两阳及云雾山区发展打下了基础。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在鹤山成立

来到鹤山市宅梧镇靖村,余氏大宗祠坐落于村中——这里正是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见证了粤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无畏无惧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光辉历史。走进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展览馆,细细参观陈列的历史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让人仿佛走进了那段峥嵘的抗战岁月。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黎禹君 摄
抵达鹤山宅梧的中区纵队,攻克国民党区署及警察所,破仓分粮,以宅梧为中心,以皂幕山区为基地,开辟抗日游击活动区。
1944年11月11日,中共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决定在粤中区另成立军分委,以人民解放军名义,树独立旗帜。12月,中区纵队建制撤销,部分人员返回中山组建珠江纵队,部分人员留在粤中与当地新会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第二大队、高明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第三大队、台山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第四大队进行整编,组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发表的成立通电。

△高明小洞村梁氏宗祠。1944年11月,高明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在此成立。黎秀敏 摄
1945年1月20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在鹤山宅梧正式成立,下辖4个团,任命司令员梁鸿钧、政委罗范群、参谋长谢立全、政治部主任刘田夫。这标志着粤中区抗日斗争进入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敌后游击战争的新阶段。
△梁鸿钧
黄复虞先生的父亲陈春霖1945年担任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三团政委,同年5月于鹤山宅梧龙溪坑和鹿湖顶一带,在突围战中英勇牺牲,年仅41岁。“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众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党的坚强领导和人民不屈的斗争。”黄复虞说,“江门人民用行动证明,谁能真正唤醒民众、依靠群众,谁就能凝聚起移山填海的磅礴力量。”

战斗故事
羚羊峡伏击战:致数十名日军溺毙
1945年3月底4月初,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领导机关按照上级的发展部署,布置各团采取相对分散活动的方针,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牵制敌、伪、顽的力量,以配合全省抗日武装斗争的发展。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二团、三团和独立营于1945年4月10日进抵西江羚羊峡边的烂柯山一带驻扎。羚羊峡是西江最狭小的一处进出口水道,过往船只均在轻、重机枪封锁的射程之内。根据这一有利地形,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决定,抽调40多名作战勇敢的战士组成突击队,借用峡内港湾的民船,组成伏击线,在此伏击来往于广州至梧州之间的日军舰船,可是连等几天,都不见日军舰船过往。指战员们露宿在野外,吃的是水泡咸菜配饭,条件十分艰苦,但为了等待机会打击日军,战士们个个情绪饱满、斗志昂扬。
终于,在4月中旬的一天上午9时许,突击队发现一艘挂着“太阳旗”的日军汽船拖着装满物资的运输船队,从肇庆方向顺流而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二团、三团和独立营立即按部署投入战斗,在每艘民船上配3名战士及相应火力,一字形顺江边排成几里长的截击线。当敌船进入伏击范围后,参战部队便集中所有轻、重机枪和步枪,同时向敌船发起猛烈攻击,并责令敌船停航受查。汽船上的日军凭船顽抗,拒不停船,边走边打。江面上的突击队冒着危险,设法靠近敌船射击,但因武器条件限制,没能将敌船截停。经一番攻击,日军汽船拖带的2艘运输船受到重创,逃至金利附近江面时沉没,船上数十名日军跌落江中溺毙。
“羚羊峡伏击日军的胜利,使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指战员和西江两岸广大群众受到极大鼓舞,扩大了人民抗日武装的影响,令从西江水道过往的日军胆战心惊。”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有关党史专家表示。
大槐顶伏击战:毙伤日军三四十人
1945年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驻军于阳春、新兴、恩平一带山区。7月16日晨,司令部接到中共南路特委派人送来的一份重要情报:日军在雷州半岛集结了一个师团,准备配合驻开平三埠的敌伪军队向粤中地区发动进攻,企图打通开往广州的广湛公路。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收到情报后,立即命令在恩阳地区活动的第一团和第五团集结,赶赴那吉、沙湖、君堂一带准备迎击日军。司令部代司令员谢立全亲自率领部队干部到前沿察看地形,选择伏击阵地和出击路线,决定在广湛公路恩平大槐顶附近靠近公路的小山丛林里埋伏,打击其殿后部队。
17日中午时分,大约3000名日军沿公路通过,谢立全指挥伏击部队截击其300多人的殿后部队。顿时,轻重机枪、手榴弹、步枪一齐射向敌阵,杀得日军人仰马翻,乱作一团,狼狈不堪。敌军急忙用大炮掩护向我军发起冲击,战斗十分激烈。走在前面的日军大部队听到枪声后掉头增援,我军抓住时机给敌人一阵狠狠打击后撤走。战斗大约历时40分钟,我军以几名战士负伤的代价,取得了毙伤日军三四十人的重大胜利。当日晚上,日军于恩城附近的米仓宿营,部队又派出突击队偷袭,使敌不得安宁。
“大凹战斗”:智歼日伪密侦队
位于鹤山市共和镇大凹村委会坑尾村的杨氏祖祠,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抗战时期,杨氏祖祠是民权乡政府驻地,曾发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智歼日伪密侦队的战斗——“大凹战斗”。
1945年7月中旬,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二团和独立营部队,活跃于江会地区外围,在新会、鹤山交界的铁岗、大凹、莱苏等地,不断打击外出抢掠的日伪军,鼓舞民众斗志。
7月20日,江会日伪密侦队向鹤山三区民权乡发函勒索财物,要该乡送钱送物。当地群众立即将此情况向驻守大凹、莱苏等地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二团和独立营报告,共同研究对策,决定将计就计,由民权乡乡长复函,邀敌前来取款取物,请日伪密侦队队员“入瓮”,摆设“鸿门宴”将其智歼。
7月22日,日伪密侦队12人依约来到民权乡公所所在地大凹村杨氏宗祠。乡亲们便按预定计划,在祠堂内摆设了酒菜、生果、糕点等,表示“欢迎”。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二团政委陈明江率领该团和独立营近60名战士埋伏在祠堂周围,同时选派2名短枪组的战士,扮成普通群众,在祠堂内充当“招待员”,见机行事。
席间,当敌人正在狼吞虎咽、饮酒饮得醉醺醺的时候,“招待员”一声暗号,埋伏在附近的小分队便里应外合,同时动手。我军手枪组战士,拔枪喝令敌人就擒。日伪密侦队企图反抗,被当场击毙2人,其余9名被擒,另有1名逃出祠堂外被群众击毙。仅仅10多分钟,小分队便在群众的配合下,全歼该日伪密侦队,缴获步枪10支、手枪1支,给予敌人有力的打击。
鹤山市档案馆党史股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主动打击日伪军,不仅扰乱了敌人的抢掠计划,保护了群众的利益,还大大激发了当地群众与日伪军作斗争的勇气。
总出品: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
总策划:陈 冀
总编辑:高钢华 张荣池 张永源 刘运华
本期出品:江门日报社
本期策划:谷江民 谢敏